来源:全天候科技 王小娟
外卖大战的硝烟还很浓烈,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已在另一条“高频刚需”的战线上重兵集结——生鲜 。
近期,京东七鲜与美团小象超市纷纷加速线下开店,这标志着一度偃旗息鼓的“新零售”概念,正卷土重来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京东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京东七鲜在京津地区的全覆盖。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生鲜零售市场的局面已然不同:一方面,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生鲜的心智已经养成;另一方面,各家重金投入的“30分钟送万物”即时零售网络,为线上线下的高效协同铺平了道路。
更关键的催化剂在于,先行者盒马经过九年探索,终于传出实现全年盈利的捷报 。这证明了“仓店一体”的生鲜新零售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为后来者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因此,如今看到的线下开店潮,其内涵远比几年前丰富。这些门店是销售渠道,更是集体验、仓储、履约于一体的效率节点,是平台们应对“流量焦虑”、重构电商逻辑的关键一环。
当线上与线下不再是二选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变革,或许才刚刚开始。
大厂生鲜,加速线下
在其他品类都趋于稳定之后,这几年,大厂的很大一部分竞争叙事都是围绕高频刚需的外卖、生鲜来展开。
最近,不少人发现,在京津冀的不少大型商场中,有店铺立起围挡,称京东七鲜即将入驻。
另有市场人士透露,当前京东七鲜已与天津嘉里汇成功签约,即将在天津再添一家商场门店。同时,京东还将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核心商圈布局京东七鲜线下门店。目前的选址已经包含北京西红门荟聚、北京望京凯德MALL、石家庄裕华万达等区域核心商圈。
京东内部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证实了这一消息。
京东七鲜相关负责人表示:“华北是七鲜的重点战略市场,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持续提升服务范围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又好又快又便宜的购物体验。”
此前,京东也曾在财报中明确表示七鲜今年将加速推动“1+N”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生根。
所谓的“1+N”模式,“1”代表的是中心店,扮演着体验与枢纽的双重角色。这一门店在选址上聚焦核心商圈,如北京望京凯德MALL、天津嘉里汇,单店面积可超600平方米,可容纳6000+个SKU。
在功能上,中心店兼具商品展示、热食现制、自提点及区域供应链枢纽功能;也可以成为用户“先尝后买”体验区,增强信任感,让用户对于自己线上购买的商品有着切实的质量预期。
“N”则代表的是卫星小店,这类小店成本较低,同样是高效履约节点的组成。在布局上,卫星小店一般以中心店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密集铺设,单仓面积约200-300㎡,专注分拣与配送。这类卫星小店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经营效率。
在对生鲜超市加码线下的同时,进入外卖之后,京东也在尝试七鲜与外卖方面的连接。
6月18日,京东在哈尔滨落地首座 “七鲜美食MALL” ,引入秋林格瓦斯、老厨家等本地老字号,以及六必居、肆月河豚等哈尔滨首店品牌。按照京东的说法,这是首个配备100%后厨直播系统纯餐饮业态,可与京东外卖千万级订单量形成协同,给用户形成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心智。
当时,京东CEO许冉就表示,外卖等这些高频的业务,可以反哺低频消费,也可以提高即时零售的频次。
在生鲜方面加码线下的大厂,还有美团。今年4月,市场消息称美团旗下的生鲜即时零售品牌小象超市也在加码线下,店型的探索方向起初对标盒马旗下的社区店品牌“盒马NB”。
随着近期美团对优选业务作出优化调整,小象超市更是成为美团在即时零售方面的关键业务。美团也高调宣布,小象超市将继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
一位为小象超市网招分拣员等岗位的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目前合肥等城市已经开始预热了,预计9-10月正式进入。
华尔街见闻发现,美团招聘官网上关于小象超市的招聘岗位有超200个,包含选址拓展经理等岗位,还有工程筹建类岗位,包含空间设计方向、门店拓展方向等;而在招聘平台,小象超市储备店长的岗位也在招聘当中。
随着京东七鲜和小象超市的加码,生鲜超市这一市场,又热闹起来了。
重返线下,盯上盒马
在这一波重回线下之前,小象超市已经阔别线下已经有5年了。
三家上一轮在线下相遇,还得从阿里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说起。当时,在生鲜领域,阿里以盒马为抓手,实践新零售,这一举措让行业蠢蠢欲动。
经过2017年的酝酿与思考,2018年初,三家的线上线下协同的生鲜生意,变得更加火热。那一年,美团“掌鱼生鲜”升级为“小象生鲜”,在北京、无锡、常州共开出7家门店。同年初,京东开出的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正式营业。
然而,之后几年的现实困境却让新零售备受市场怀疑。当时,外卖才崛起几年,“30分钟送万物”的基础设施没有形成,用户并没有形成在线上买生鲜产品的消费习惯,单靠线下门店的流量难以让生意高效运转起来。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