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换挡”迈入新周期,大洗牌仍在持续
市场起伏的背后,咖啡行业进入新周期,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1、马太效应放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品牌的规模效应将愈加明显。
就比如瑞幸,最新财报显示 (截至2024年3月31日) 门店数达到18590家,位列咖啡赛道规模第一。
今年1-4月,其开店数量同比增长近70%。瑞幸咖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目前,中国咖啡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接下来,瑞幸还要“加速门店网络布局、加大供应链布局投入、持续强化数字化优势,优化成本提升效率……稳固市场领先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瑞幸是在以价换量,此时的快速扩张是为了抢占未来的绝对优势。
2、瞄准下沉找增量,成不少连锁品牌共识
咖啡内卷严重,但下沉市场还有一定增量空间,星巴克就已经从中受益。
“县级城市新门店持续表现卓越,成为了重要的业务增量之一。”星巴克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对县级城市的覆盖从第一财季的857个,提升至第二财季的近900个。
而且,下沉市场会员增速超过高线城市,会员销售额增速也很可观,为高线城市的两倍。
但值得一提的是,头部连锁下沉会对当地的独立咖啡馆、中小品牌带来竞争压力。这也是马太效应的一种结果。
此外,出海亦成为诸多连锁品牌谋求增长的重要发展策略。
去年开始,瑞幸进军新加坡,目前已开出30+门店。库迪也在越南、泰国、韩国等海外城市开店。
3、入局者更理性,咖啡市场逐渐分化
当下的咖啡行业,已经不能仅靠情怀、营销噱头开店了。
“一些想开咖啡店的人,不敢盲目投入,越来越理性了。”上海七月的咖啡店的主理人老李告诉我。
“越来越多店主意识到价格战的残酷,跟头部品牌根本无法卷价格,开一家低成本、有特色的小店才是最好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前几年,咖啡市场高速发展,品牌生态良莠不齐。但随着竞争加剧,曾经被创业者认为的“低门槛”创业,也即将将迈入高门槛阶段。
而且咖啡日益普及,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咖啡品质之外,情绪、体验价值凸显,接下来将是专业选手的赛场。
与此同时,咖啡市场也将逐渐分化,满足细分、小众需求的咖啡店或越来越多。
来源:咖门 伍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