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没了“最低价”,直播间里还剩什么?
在头部主播们遭到质疑的这届双11中,有一种声音得到了广泛认同:为什么品牌们不把佣金和坑位费的钱省下来,放到自己的直播间里补贴给消费者?
从表面上看,这种形式似乎确实能解决围绕“最低价”的争端,也能造福消费者。但对于品牌而言,其实是一条很难走的路。
过去几年里,直播电商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头部主播等KOL,能够吸引大量消费者聚集,并且迅速助推品牌销售。
在此期间,很多所谓的“新国货”品牌都是从头部直播间里成功走出来。虽然长期来看可能会陷入头部主播依赖,但至少已经把品牌声量打了出来,后续的转型会相对容易。
而如果仅靠品牌店播,很多中小品牌其实很难得到消费者的注意,或者至少也要付出大量的投流成本。
如今“店播”这一形式虽然已经逐渐常态化,但成绩能够和头部达人媲美的仍是少数。
比如今年双11预售首日,“FILA官方旗舰店”直播间成功在淘宝直播率先破亿。这也是直播电商诞生以来,品牌店铺直播间首次在双11预售前4小时迈入亿元俱乐部,实属罕见。

FILA官方旗舰店直播间主播轮番上阵
图源:淘宝直播截图
不过在这背后,是FILA在大促期间开启连播25小时的“日不落”模式,且不遗余力地邀请明星驻场——这对于大部分中小品牌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而从这一点来看,达人带货的形式,其实给予了很多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也证明了这一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点在于,达人主播在所谓的“最低价”之外,还需要有其它更加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以吸引消费者的驻足和转化。
在“底价协议”事件后不久,李佳琦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也表示,“价格是大促期间大家都很关心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他认为,直播间的价值还在于能否为用户输出有用的内容——商品是什么?怎么用?怎么买?这是最核心的。
头部主播有流量,能够保证销量,掌握更强的议价权无可厚非。但随着平台和相关部门接连出台政策、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直播电商也迫切需要在夹缝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培养起更多面向长期发展的基础能力。
正如杭州拟禁止“直播电商最低价协议”后不久,人民网所评论的那样:
“直播带货方兴未艾,头部直播尽享红利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破坏直播生态,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如果一味玩挟‘粉丝’以令品牌的危险游戏,沉溺于无序变现话语权,甚至左右通吃——既打品牌的主意,又打粉丝的主意,到最后只会失去粉丝信任,也会被品牌商抛弃,这样的直播带货之路必然走不远。”
来源:电商报Pro 李松月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