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魔幻选址”背后
有策略也有无奈
“竞品开在隔壁”的现象,并不是刚出现,之前在西式快餐、茶饮等赛道也常有,特别是在火车站、美食广场等原本就扎堆的商业环境下。
但,这一波“贴身肉搏”,呈现出大店模型、旗舰店、首店、正餐的趋势。往往是一些已经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老店,面临新品牌的进驻的冲击。而且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商场餐饮,街铺的竞争同样激烈。
“半径一公里内,以前两家火锅店,今年直接干到了七家。”
在餐饮行业,说到选址的“魔幻”,今年还得“重磅”向库迪看齐。根据明亮公司的报道,库迪有贴着瑞幸开店的“打法”,选址和瑞幸的重合度极高,无论是一线城市、新一线还是三线城市,两者甚至“共享”一套选址逻辑,因此“正面对决”并不奇怪。
甚至,在对联营商的宣讲、对消费者的介绍中,库迪也丝毫不避讳“贴着打”的战略。
极海数据曾计算了每个城市库迪和瑞幸的平均距离,发现截至2023年4月初,库迪在北京的20家门店中,有40%分布在瑞幸50米范围内,其中最近的相距不到10米;70%分布在瑞幸100米范围内;100分布在瑞幸300米范围内。
20家店的平均距离甚至仅有114米。
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策略型对打”解决了库迪在快速扩张中的选址难题:树大根深的瑞幸已做好了市场调研和验证,库迪要做的就是用抄底的价格“截流”客户。
上文提到的“农小锅”,也在和海底捞的贴身肉搏中,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意思。毕竟,两个品牌的体量、定位、均价相差不小,农小锅对标的客群明显更为下沉。但,以33元的客单价“直面”海底捞,无论胜负,都显得勇气可嘉。万一人气盖了过去,对于这个外来品牌来说,似乎可以“吹很久的牛皮”。未来某一天,甚至可能出现宣传文案:超越海底捞的人气王火锅店!
如果说库迪、农小锅选址有着深思熟虑后的策略,那还有一些门店,则在“商战对打”中充满了无奈。
特别是商场餐饮,“最开始大家蜂拥涌入商场,前两年忙着逃离和唱衰,今年又开始陆续进场。商场餐饮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出清到争抢的周期。但这背后,恢复理智和良性循环,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商场眼看着咨询的人多,加速签约,但是在布局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经营中的尴尬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以北京来看,天眼查数据显示,1-6月,北京市新增注册餐饮企业761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3%,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街边铺面有限,新店开在哪里?很显然,新开的各大商场,成为品牌们瞄准的新目标。“现在餐饮品类的日均看铺量达到二三十组,且呈现上升趋势。我们也进行餐饮布局的优化,比如把超市区域都改成了餐饮区域,增加了30多个商户。”北京一位商场招商负责人透露。

二十年前,餐饮依靠商场扩张红利,成就了品牌;斗转星移,今天商场依赖餐饮品牌流量红利,反向开始扩张。在这个重心变化的过程中,餐饮在商场中的角色,显得越来越微妙:一面是引流利器,比例增加,多多益善;另一面,餐饮的同质化竞争也很“内卷”,大家汇聚在一亩三分地中,“短兵相接”的概率也在增大。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一些商场如此安排,本身就有“心机”。毕竟,对打是顾客喜欢的场景,一些品牌也不避讳。
另一位专注“商场火锅品牌”的老板则坦言,全国新增商场如此多,很多餐饮小白杀入购物中心,并没有想清楚,在拿铺、考察方面缺乏理性,空有以卵击石的勇气,却忽略了商战的规则和逻辑。“预计今年11月份商场相对淡的时候,会有一些坚持不住的,到时候又将出现一波出清和重塑。”
04
小结
从短期来看,餐饮的“贴身肉搏现象”还会愈演愈烈。一个品类在某个区域中“加密开店”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了。
这其中,既有勇于冲击和挑战的新品牌、首店;也有一些根基较稳的老品牌。
新老之间,上演一场“攻守”的擂台较量。
对于卷入其中的餐饮品牌来说,还是要放平心态,不必恐慌,做最合适的策略,不要盲目打“价格战”;同时,选最恰当的铺子,而不是最贵或最便宜的。
毕竟,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竞争维度,是效率和体验的竞争,那些去除过度营销、低价恶性营销,能够更好为顾客提供价值、好吃不贵的企业,才是真正持久的“商战筹码”。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