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张鳗鱼
01
重磅!国家连续出手
出台多项政策扶持餐饮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措施》将与各领域、各品类重点政策一道形成促进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
其中公布了20条“畅通经济循环、释放消费潜力”的具体措施,包括“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几大板块。
在这其中,明确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具体如下:
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推广透明厨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发布后,餐饮股持续走高。
截至31日下午六点,海底捞涨幅超12.17%、呷哺呷哺涨幅近7.33%、九毛九涨幅近4.67%、同庆楼涨幅超3.84%;预制菜板块也大幅拉升,比如,西安饮食涨停,味知香、双塔食品、国联水产、海欣食品等则各有不同程度的跟涨。
两天后,8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现将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
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从五方面提出28条具体举措。
几天之内,国家连续“出手”,发布的政策均利好餐饮行业。
02
上半年,餐饮复苏从爆发到放缓
面临“系列波折”
2023行至年中,回顾过去的半年,餐饮行业在复苏的波折中摸索前行。
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每个月的同比增长率均呈现正增长,1-4月份增速持续上升至43.8%,不过自4月到6月,增速出现下降。“餐饮有淡旺季,并非每个月都消费爆棚,这种增长波折也是正常的经营态势。”业内人士称。

纵观餐饮行业上半年的曲折复苏,主要来源于几个挑战:
第一,口罩时代结束,复苏浪潮中,行业竞争井喷式加剧。公开数据显示,全国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3.4%。
大量行业小白入局、及餐饮门店数量暴增,既让行业变得热闹和丰富,同时也“抬升”了各项成本,比如房租、人工、食材等成本水涨船高。近日镇江一家龙虾店老板情绪崩溃,“深夜砸店”事件备受业内关注,据悉这位老板因“今年龙虾生意太差,赚的钱连房租都付不起。”导致情绪崩溃而做出的冲动行为。可见餐饮复苏大势下,还有许多个体经营者面临很多难题。
第二,上半年餐饮业价格战,让一些认真做餐饮的人无法生存。从高端餐饮到大众连锁、快餐,人均消费普降20%-30%似乎已成事实,整个行业处于内卷、焦虑的氛围中。
一位成都烤肉店老板无奈说道,“今年烤肉赛道很卷啊,有东北地炉烤串的冲击,还有低价自助遍地开花,成都今年出现有几百家。卷到什么地步?举个例子,在成都吃活鳗鱼现点现杀的烤肉自助,只要88一人,我们店68元的单人餐,包含一份牛肉+两份猪肉+一份鸡肉和几道素菜,这跟人家88活鳗鱼自助怎么比?有外地同行跟我说,我们那儿的卷就是中小学生水平,你们成都卷得都考研了,你能活下来已经是博士后水平了。”
第三,人们似乎不愿意花钱了,正在进入“理性消费时代”。“在今年全面放开后,餐饮商家迎来生意旺季,消费者终于能够得到释放。但是行业始终需要一个‘返朴归真’的重塑周期,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理性消费时代,不是人们不想消费,只是面对更大的生活压力,大家尽可能控制在适当的消费力度中。”一位餐饮专家解释。
第四,今年频繁出现的高温天气、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侧面对餐饮生意产生了影响。以近期北京暴雨为例,有来京旅游的人说“来北京住了三天宾馆,500多一晚啊,但是下暴雨不敢出门,更别提出去吃饭了。”
在上半年曲折的“复苏之路”上,餐饮人虽然努力自救,但仍在等待一剂更有力的“强心针”。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