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老祖宗们雅玩清赏的好意趣,倒是在这个冬天让年轻人们咂摸出了些新滋味。
在遥远的摩洛哥拉巴特,“中国茶”入人类“非遗”,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好消息;在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围炉煮茶”的新风尚,也借着“新中式”的风在寒潮里火了一把。
好风又起,尚有些“煎熬”的中国茶企,这次能否乘风而上?
“围炉煮茶”蹿红 传统茶文化的新风尚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此番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自然大有裨益。
回看国内,年轻人们已经真正实践起来了。今年冬天,一种新的喝茶形式——围炉煮茶突然蹿红,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过16亿次。此前喜欢在冬日喝咖啡、喝奶茶的年轻人们,转头就忙起了打卡煮茶。
一方火红的炭炉,三五要好的知己,围坐在沸腾的茶水边,烤茶、煮茶、品茗……曾以为60岁以后才会干的事,这届“95后”提前爱上了。
但若是看这烤架上的东西,就又能看出些年轻人的味道。以古朴的茶具、精致的茶点为基础,年轻人安排上了烤橘子、烤柿子、烤红薯,还衍生出烤棉花糖、烤年糕、烤肉,甚至有向农家乐发展的趋势,有些农场的围炉煮茶还能预约柴火焖鸡。
首先在新一线城市火起来的围炉煮茶,大多在户外开展,山野林间、河湖两畔、农家小院……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社交活动,倒更像是夏天“露营风”的延续。
年轻人愿为“氛围感品茶”花上多少钱?
“95后”女生小廖,是个从小就对茶文化颇感兴趣的年轻人。今年之前,她对喝茶烤食物的印象还停留在烤银杏,却在这个冬天,切实体会到了“围炉煮茶”是怎么迭代成了“东北烧烤摊”。
“第一次和朋友去小店里围炉煮茶,我们烤的红薯只有两个熟度:夹生或是焦糊。但多尝试几次之后倒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乐趣,比如年糕看起来硬硬的,但是一不小心就会烤过劲儿;大柿子烤完后偏涩,要糖心柿子才更好吃。”小廖说道。
相比于之前在家独自一人泡茶品茗,小廖认为,围炉煮茶的乐趣在于整体的氛围感。“好朋友聚在一起,在舒适的环境里聊天喝茶,还要一起商量判断食物有没有熟,玩手机的时间少了,感觉也更亲近了,到底喝了个什么味道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围炉煮茶是把整个场景进行了创新,这种形式具有话题感,以及社交的属性,非常匹配并满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煮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