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不少微信群活跃非凡,因为群友们已经开始熬夜蹲点。不为别的,因为这是双十一预售的第一天。上一次他们熬夜,是蹲点苹果发布iPhone 12。
这样的盛世总是会让撩拨股价的心弦。今天港股开盘后,阿里巴巴涨幅1%、京东涨幅2%。资本市场的反应说明一件事,虽然“双十一”已经要12岁“高龄”(这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着实少见),生命力却依旧蓬勃。在科技领域想找在年龄和生命力成正比方面旗鼓相当的对手,还真不容易,iPhone算是一个。
这两个“常青树”的相似度极高。
一方面是真香定律。近几年每年都有人嚷嚷不想蹲双十一,但每年双十一结束后,阿里、京东、国美等各家战绩总是不断刷新上一年双十一记录;近几年iPhone刚发布新品,吐槽声漫天,
一方面是行业标杆。双十一阿里发起,其他电商巨头跟进,最终线下巨头也跟进,当之无愧的零售标杆;iPhone虽然近年来被吐槽无数,但刘海屏、超广角依然在推出后,引无数友商效仿。
可以说,双十一怎么玩、效果如何,直接预示着电商行业乃至零售行业的走向:电商巨头们下一个竞争点是什么;线下企业的数字化到了哪一步……
毫无疑问,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性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大家对于各家平台扶持的期望值也较往年更高。
而今年,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将时间战线拉的更长,从10月20日到11月11日,双十一从24小时促销,终于演变成了整整22天。甚至天猫还将“双十一”升级为了“双节棍”。
作为行业标杆,双十一变双节棍,战线拉这么长,到底是电商行业战事升级还是黔驴技穷?
1
阿里经济体齐上阵
能玩出什么花?
去年双十一,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曾对阿里做出这样的点评:
曾几何时,双十一从24小时的全场五折诚意大促销,演变成了长达20多天轰轰烈烈的套路游戏。支付宝、饿了么、优酷等纷纷成为玩法的一部分,这背后的原因是双11作为全年最大购物街,早已不是天猫的双11了,而是属于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双11,对于阿里来说,费时费力费人的双11活动,要对经济体中的每一款产品都“有利可图”,才是资源最大化。
未来几年内,这都是阿里布局双十一的思路。
果不其然,今年阿里经济体“入局”双十一的思路今年还在延续。最有亮点的两位经济体成员恐怕是菜鸟和支付宝。
作为天猫的官方供应链,菜鸟自出生之日起就是双十一重要一环。今年,菜鸟不仅要扛老职责,还搞了新花样:
老职责备货入仓。截至10月21日,已经有近1000万吨“双十一”商品备货进入菜鸟仓,规模比2019年“双十一”几乎翻倍。
新花样:首次在“双11”期间将部分预售商品提前配送到社区,消费者支付尾款后能立即收货。
老职责没啥好说的,不过就是备货入仓的数字更为惊人,新花样颇有意思,这预示着一个趋势:电商的物流战事继续升级,双十一的物流,不再单纯比拼速度,更比拼对商品和地区的匹配,对商家备货压力的缓解,对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洞察。
换言之,阿里正在试图用物流定义双十一打法。效果怎样,还得看最终数据。但眼下可以明确的是,能在这一局上和阿里正面刚的,恐怕只有老对手京东,拼多多之流根本没有上这一棋局的资格。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如果说菜鸟是用物流定义双十一,那么支付宝则负责连接线下。今年3月,支付宝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如今将以这一身份参加双十一,通过打造“城市生活主会场”,帮助餐饮店、菜场、小超市、电影院、足疗店等线下服务业商家参加双十一,借双十一的力,激发线下市场消费复苏。
在这场线下“上线”的进程中,中小商家成了主力军,在活动力度最大的100个重点城市中,9成报名商家都是中小商家,很多商家甚至是首次“触网”。这意味着,一大批服务业商家将以双11为契机,开启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经营模式。
对于支付宝而言,这也是借双十一的力,大力拓展自己作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影响力和B端资源。疫情后,线下场景困局一直未完全解除,双十一和支付宝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线下问题,还得看11月11日后的战报。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