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下厨房遭遇流量暴增 创始人称更像是一次验兵

  很典型的数据是,我们在分析疫情期间做饭大数据和其他时期做饭有什么习惯上的差异时,发现大家都在玩面粉。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把落灰好久的烤箱拿出来,当成玩具,带着孩子一起做些烘焙类的东西。这类家庭故事太多太多了。

  其实在下厨房历史上,很少有用户会评价这个软件怎么样,大家更多是借此保留了一段时光的记忆。比如我们的用户中有很多留学生,他们可能是在留学过程中被迫学习做饭,他的记忆不光是对下厨房的情感,更多是他自己在留学期间所产生的回忆。

  所以我们也期待这一段时间过去,留下的记忆应该不只有悲伤,还会有一些家庭的温暖。餐桌和美食本就是连接家庭关系的枢纽,能帮助用户储存这样一段记忆,我感觉这是我们努力提供好服务的目标。

  这波流量会完完全全褪去吗?我觉得也不是。可能很多人原来只觉得做饭是个功能,刷碗很痛苦,买菜很麻烦,但一定会有一批用户在这次经历过后感觉到做饭的乐趣。这个乐趣一方面是来自烹饪过程本身,另一方面是来自他和家人之间的关系,餐桌是最好的家庭社交场所。

  所以这波流量过后,我们肯定会上一个台阶,但这样的台阶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业务目标,而是需要顺势而为。

  我们前段时间基本所有资源都投到技术层面,而不是商业化上。比如我们的付费课程,还有电商模块,很多服务都处于“瘫痪”状态。接下来在基础服务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在商业上面有一些改善。比如电商方面,之前来不及沟通,现在我们可能需要开始对商家、供应商做回访。

  关注异业竞争,而不是同业竞争

  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不适合做大战略方向的调整。但客观地说,过去这一周,我们反而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在战术上面,某些模块的某些策略,我觉得是值得被重新讨论的。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美食做饭在公众认知里更像是边缘化的存在,但这次疫情来临,我发现其实这件事儿还是很受关注的。考虑问题可能不应该有思考惯性,这次疫情之后,过去很多结论都值得拿出来重新讨论一次,比如说关于渠道管理,包括这一次我为什么要接受采访。

  我上一次接受采访应该是3年前了。我们定的基调也一直是不接受采访。因为过去我们和媒体做了很多对抗性的沟通。外卖特别火的时候,很多媒体恨不得说下厨房的业务是不是会没有了?跟媒体的沟通某种程度上是解释。因为媒体提出质疑,你(作为被质疑方)总不能表达得那么客观,可能还是偏向于表达一些自己业务好的方面。所以我们认为在聚光灯下,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还是希望把事做成了,再来分享我们的经验。

  对于媒体来说,这个沟通过去就过去了,但对我们的人才策略来说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我们在媒体上的大量曝光,噪音就会比较大,吸引来的人会误以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对我们来说,在招人的时候还是要看清楚对方的预期,第一他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件事情,第二是他认不认同我们这种偏向于探索性的节奏,永远在做新的事情。

  我们每年都在尝试新的东西,除了直播、电商,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对下厨房来说,我们的场景还是和线下家庭息息相关的,所以不排除说我们未来可能会开一些线下门店。我们希望能在商业模式上有更多突破。现在广告营收占下厨房整体收入的60%,但广告和用户体验之间是需要找平衡的,我们希望去找一些跟用户需求、用户价值相一致的模式。

  包括渠道管理这件事儿,就是我们的APP下载量从哪里来。过去我们完全没有管理过渠道,投放渠道也差不多在四五年前,增长一直是来自用户口碑。口碑这个事情很难追踪到,所以过去我们干脆就不去追踪。反而在疫情这个阶段,我们比较认真地讨论过,现在要不要重新去捋一捋。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大概率不太会调整获客策略,但我们得要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或者行业的变化到底是什么样子。

  过去我们团队把关注点一直放在洞察用户上,反而没有关注到行业里发生的一些变化,简单说就是内容推荐,机器和人工的效率相结合,甚至是以机器推送为主。

  其实早期我们试过,但做得不够彻底,当时把大量的算法和技术资源投入在搜索上面,后来行业里出现像今日头条这种机器推荐内容的公司,我们一开始的判断是,它的效率并没有那么高。后来才发现,机器学习是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另外你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传感器”,就是需要更细致地捕捉用户的行为和数据,比如区分哪些是标题党,哪些是真正对用户有效的。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机器推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和标准。所以可能从表面看,我们的变化很小,但其实背后有一个能力上的迭代。

  最近两三年我们考量的问题其实都是异业竞争,而不是同业竞争。所以现在一提到竞争,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小红书、B站、抖音、快手这类开发全信息领域的平台,用户在那里可以解决的问题和触达的点是更多的。大家会觉得我们下厨房的首页为什么会做得跟小红书一样,对吧?我们在定量研究方面确实做得有些晚了。

  我认为越到后面,越需要关注自己的用户,以及发生在用户中的那些真实场景,我们需要找到用户的动态需求,去帮助用户解决更多问题。

  (来源:《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佳莹)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流量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