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会员模式则多存在于国内的商超,最常见的形式是记录用户的姓名、电话。一方面,消费金额堆积为积分;另一方面,部分商品可以享受会员价,例如一瓶酱油便宜2毛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山姆超市为代表的付费会员制实在难以生长。
随着互联网模式一层层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被“免费模式”深度教育的用户,如何让其转变成付费用户?
与之协同的是,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规模触顶11.4亿,人口红利消失,拉新的难度与成本都在攀升。
会员制成为两个痛点共同的解药。以付费会员为门槛,进而实现变现、留存、提高复购率。
被称为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的云集,今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虽然股价至今腰斩,但转型为会员电商后,会员已经成为其业绩增长的核心。
“新中产阶层的崛起,更注重消费品质和口碑,会愿意选择高端、可靠的新品牌。会员电商可以长期锁定一批优质用户,为用户提供较多优惠条件之余,有效刺激消费。”云集创始人兼CEO肖尚略表示。
如果说拉新是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会员制的运行则是第二阶段,通过对老用户的深度运营,锁住净增值用户,进一步提高其使用频率与忠诚度,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循环。
以零售行业为例,20%的老客户创造了80%的利润是一个共识。如何把“20%老客户”的圈层进一步扩大与绑定,成为会员运营的命题。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同样如此,当一个会员的价值停留在“付费一次,服务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层面上,如何扩大收益?
2019年末,随着电视剧《庆余年》的热播,腾讯视频借此玩起了“套路”,从会员多看几集,到直接向会员祭出 “50元多看6集”,一度被骂上热搜。
人民日报点评称,从加会员免广告,到付费看结局,再到花钱预点播,一些视频网站的收费套路层出不穷,令人生厌。
腾讯的这一行为不难理解,在会员身上再薅一层毛曾让其“吃过甜头”。此前《陈情令》的火热,235万网友购买的超前点播特权,产生了近亿元收入。
由此反映的是,内容平台对付费会员模式的又一层包装,当会员费用构成平台主要收入,对于本身不产生现金流的内容平台而言,只好用会员的壳去装下内容付费。
但是,当所有服务皆走入付费会员模式,如何让服务价值更大?此外,仅仅是会员费用能够对平台盈利形成多少助力?2019年,教育用户为会员付费已经取得成绩之下,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
放大对会员的认同
降低对付费的敏感
当付费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认同,平台开始考虑如何放大这种认同感,并降低用户对于费用的敏感度。
大的互联网经济体开始建立会员生态体系,“单打独斗”的平台则进入跨界合作模式。
以阿里巴巴为例,根据其公开数据,每100个88VIP会员中,就有38个转化成优酷会员、32个成为饿了么新会员、27个成为淘票票新会员,而88VIP的会员权益则包括了阿里系中众多平台的权益。
跨界合作中则以视频平台最为热门,其中代表的有爱奇艺会员与京东PLUS的“团战”,178元的年费中,既能享受在京东平台的10倍购物返京豆、百万会员价商品,又能够在爱奇艺享受点播、免广告等权益;优酷则与微博、华为、中国移动等平台均推出过会员合作。
生态与不同权益之间的组合,成为吸引会员的又一种方式。但是,当会员经济的模式走到当下这个阶段,以张华这样的用户为例,一年为不同付费会员的买单金额已经接近2000元,当这一数值逐渐超出用户的心理预期,为会员付费将会成为一种敏感型消费。当一层层的付费会员不断叠加,消费者买单的决策也会越来越犹豫。
今年9月,支付宝发布“轻会员”,依托于花呗和芝麻信用,为用户提供“先享受会员服务,到期支付会员费用”的服务。通过提前冻结会员费用作为担保,如果会员期内为用户省下的钱超过会员费,则收取会员费;反之只收取实际优惠金额。
当潮水退去,新会员经济模式的调整也将随之到来。
不可否认,2019年会员经济走得有声有色,其背后彰显的是国人对于购物、内容和服务更高层级的追求。
从目前的付费会员看,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学历和收入水平均处于中上等,如何让这波人成为自己的深度客户,如何扩大付费会员的群体将成为平台的下一个赛点。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看来,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中高收入人群的规模正日益扩大,再加上新一轮消费升级浪潮的席卷而至,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与良好体验的消费趋势也日益兴起……这些变化对于消费者维持对特定品牌或零售商的忠诚度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
在未来,更好的服务和内容都是走向会员制必不可少的要素,否则给我一个付费加你会员的理由。
来源: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 崔恒宇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会员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