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弘章资本翁怡诺:生鲜零售3-5年的变局及投资机会

  生鲜零售领域,有一位不得不采访到的投资人,他就是弘章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

  从1998到2002年,翁怡诺在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他先后担任三菱罗斯福投资基金投资董事、MUS Roosevelt Asia Pacific fund L.P.的投资董事。2007年初,担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直接投资部的执行总经理。他曾经主导或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远东宏信、连锁企业天福茗茶、贝因美等海内外上市公司。

  直到2012年初,翁怡诺创立了专注于大消费领域的弘章资本,投资了家家悦、蓝月亮、生鲜传奇、钱大妈、悠派、燕之坊、好享家等项目。过去七年,翁怡诺率领弘章资本团队秉持着“用企业家精神思考,用合伙人方式共建”的中心理念不断学习和研讨环球商业巨头的成长途径。

  翁怡诺对生鲜零售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宏观的敬畏,对市场周期的理解,对细分品类周期的理解非常深刻。

  实际上他从2007年就开始跟踪家家悦。那时专注连锁零售的投资机构非常少,他形容当时的状态是“拔剑自顾心茫然”。“当年投家家悦的时候,我刚刚创业不久,基本上把我们所有的钱全投进去了,all in,对于跟踪了5年多的项目,我还是很敢赌的。”翁怡诺说。弘章资本追求的风格,是在自己认知最深、特别懂的生意上下大注。

  亿欧近期,从生鲜行业趋势判断、生鲜零售领域存在的机会、如何做研究、投资方法论的角度,采访了翁怡诺。在接受亿欧采访时,翁怡诺对好几个问题本身,提出了数次挑战。“很多问题本身需要界定概念”。哪怕说出了一个和他观点相符,但是推倒过程不严谨的问题,他都提出了纠正。

  这也是弘章资本的研究方法论,讲究独立思考、深度思考。“我们尽量做到,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说法,保持独立性的判断。令他非常骄傲的是,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是基于长期预判的、跟踪的结果。

  他认为,零售本质上是两个生意,一端叫抢流量,一端叫供应链。抢流量,无论流量形态怎么改变,都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从长期竞争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零售业的内核竞争力往往都是供应链挣钱。

  以下是亿欧对翁怡诺的专访。

  一、生鲜

  1、关于前置仓

  亿欧:如何看待现在的前置仓模式?投资人的逻辑是什么?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商业变局?

  翁怡诺:我说说我对前置仓的理解。大背景其实还是流量成本的效率问题。B2C电商验证出来以后,快速的中心化,导致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从两年前开始,线上获新客的成本已经非常高了,通过造节和品牌,已经很难再拉新。在这个背景下,零售商也好,平台也好,都试图干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到更多的便宜流量。

  线上的流量贵了以后,大家的视野是往线下看的。我们发现,线下本地化基于LBS的服务,他的流量、获客成本反而更低,而且有些场景可以即时满足消费者。比如说餐饮的获客成本就会比零售低。

  所以大家又形成了一个到线下找流量的思路。也就是说,我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高效率的问题,前置仓就变成一种可能性。从大仓统配到前置仓,前置仓实现对消费者订单的交付,这样我可以把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做到最极致,这就是整套逻辑。

  前置仓又分成了两个流派。一派以盒马这类的大前置仓为代表,仓店一体。盒马,弘章资本对它的定义是双向流量的服务型零售。它既有人到店的逻辑,也有商品到家的逻辑。不过,盒马的密度还不够,它当时设计的是三公里的密度。同时,盒马的到家有一个非常刚性的8-10元的服务成本,导致了它的定位是中高端的。也就是说,如果客单价是100元以上,我就能够化解末端配送刚性成本。所以盒马实际上变成了往精品定位的路线去设计。

  所以另一派就是更加高密度的前置仓,以叮咚买菜、朴朴超市模型为代表。实际上,把三公里的范围又缩小到一公里,也就是说,主要满足社区2000-3000户居民日常的生鲜需求。

  生鲜传奇是明店,高密度前置仓是暗店。暗店的流量获取,是通过运营、更精准的小区营销,给消费者30分钟到家服务的更好体验。这一套玩法,特别对于很多都市女性来说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现在天热她就不想出门买菜,快速配送日常菜品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足不出户是有吸引力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生鲜流量,实际上转换到前置仓模型里。

  我认为这种需求是非常刚性的。用户一旦用惯了以后,会很难改变。当然用户也不会不去线下门店购物了,门店场景总是成立的,只是效率变低,被不断分流了。从高效方便的角度来说,前置仓某种程度上又分流了传统的社区商业。

  不过,一个暗仓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分拣、人员也不少,所以并不能实现人效的优化。而且他的客单价其实也是很低的。在上海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周一到周五用叮咚买菜,周末用盒马鲜生。

  会不会是泡沫这个问题,目前静态的单仓是算不过来账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更动态的视角去看前置仓,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变量发生变化,导致这个模型就会不一样。比如供应链的提升;比如加品类的逻辑;比如通过内容,更精准的菜谱推荐,留住消费者......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改变某个变量,使得这个模型变得可行。这里面可优化的东西其实非常多。

  投资人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很简单,哪里有这么快获得流量的方式,当然是值得投。不过流量战争是很残酷的,所有的零售商的本质都是在区域里绝对的流量争夺。区域里绝对流量争夺的意思,就是非生即死,这里面只有熬死别人的逻辑。这和线下的密度是一样的,先跳出来的人会有先发优势,然后它能够不断迭代供应链。这其实跟线下零售也没有什么区别。看看谁先跑出门店数,谁把供应链做出来。前置仓实际上也是线下的暗店,从引流方式是从“人去场景里”,变成了“通过运营获客,再做到家服务”,这和线下明店没有本质区别。

  2、关于社区生鲜

  亿欧:主流社区生鲜店都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目前也有一些生鲜兴起的苗头,你觉得低线城市生鲜零售品牌还有机会吗,为什么?

  翁怡诺:3到4线城市肯定是有机会,有很多很多机会。其实就像我刚才说的零售之战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区域性的战争,但是在这个小区域里,它是一个非生即死,绝对的流量竞争。

  什么意思呢?甚至可以小到一个四线城市,如果你能把这个城市垄断,其实市场也很大。中国这么大,这么多城市,从来没有一个业态能够在全国完全通用,至少目前还没有。

  3、关于品类和店型

  亿欧:小店模型和大店模型,直接竞争会怎么样?哪种模式更具有杀伤力?

  翁怡诺:从零售经营的角度,小意味着更快,特别是加盟模式,可复制的速度会更快。再加上选址容易,本质上会变成供应链模式S2B2C。

  那大店模型的优势是什么?它的单店模型其实要比小店模型更强。它更稳定、流量获取的能力理论上也应该更强。但是它的劣势就是开得慢,选址压力很大。所以有好有不好。小店开在大店旁边,大店必然会抢小店生意。但是数量更多的小店,也可能围猎一个大店。这都是很正常的商业博弈。

  举个例子,你原来开社区店,突然在你旁边开了一个大卖场,一下子周围的社区店全都非常难受了,因为流量被吸走了。但是社区店不断克服,不断把商品做好,好好经营,五年以后大卖场被小店熬死了。

  本质上我相信,很多商业上的流派都是成立的,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模型是王道,能统一天下,是武林霸主,我完全不认同会出现这样的任何一个模型。快与慢也是相对的。开得快,其实对它的供应链匹配能力和要求是非常高的。直营有直营的好处,加盟有加盟的好处,合伙人有合伙人的好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合伙人也是双刃剑,直营也有弊端,加盟弊端就更多了。

  所以你最后选了哪一种商业形态,和创始人的初心、心性、运营能力、DNA都是相匹配的。生鲜传奇王卫是做传统超市出身的,他对直营有天然的经营理念和哲学,他高度相信标准化。他相信,合伙人制要有限度地做,阿米巴经营不能太松。

  这几种模型都特别有意思,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好坏。它只是一个经营哲学的差异,反正每个人都打好自己的仗就OK了。

  4、关于菜市场代运营

  亿欧:如何看待菜市场代运营,他们创造了怎样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周期有多长?

  翁怡诺:菜市场代运营思路上还是有点意思的,菜市场本身有它天然的消费者,代运营把线下菜场进一步数据化,也做到家的服务。但如果自营比例很少,其实也只是相当于二房东,所谓的赋能还是租金模型。

  它到底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取决于经营能力。但本质上到家这条线,成本还是很高的。如果一定要创新的话,还是应该在品类和自营上下功夫。如果只是轻的模型,有一定的意义,但意义不是特别大。

  最后零售都是两个生意,一端叫抢流量,一端叫供应链。抢流量,无论你流量形态怎么改变,就算你流量形态很火、很花哨,也很难挣到钱。最后从现金流维度去看,真正能挣到钱的,都是供应链不断优化迭代的结果。零售的内核最后都是供应链挣钱。

  5、生鲜未来变局

  亿欧:未来3-5年,社区生鲜店、菜市场、商超、前置仓、社区拼团,如何瓜分生鲜市场?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整合?

  翁怡诺:首先这个问题,需要界定是哪里的零售。因为中国这么大,它的城市分布非常不均。如果从趋势上来看,一线市场的到家服务,量可能还是很大的,但它不可能绝对替代线下场景;从增长角度来看,到家服务还是会增长,线下会被分流,日子很难过。

  其实互相都是分流的,反正需求就这么多。如果我猜的话,3-5年,一线城市的零售大家都不会赚钱。因为互相分流,谁也形不成规模垄断效应,所以这场战争是没有终结的,没有谁会真的现金流胜出。

  反观低线市场,比如说3-5线市场。目前传统的到店的场景,甚至大卖场都还是很红火的。

  如果以3-5年的时间来看,我甚至认为还是大卖场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低线市场其实恰恰不需要那么先进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什么流量、什么骑手,人群居住的高度分散,送货上门还不亏死。所以很多到家服务,一定要跟人口居住的密度有关,只有密度效率高,才有可能算得过来账。

  所以3-5线还是适合人到线下场景里的零售模式。3-5线市场,目前还是非常传统的,挺好,大卖场都还可以开好多。乡镇市场,很多靠谱的现代零售商都还没有去。所以3-5线根本谈不上智能化、服务化。先有人卖点正品货过去解放消费者,就已经很好了。

  亿欧:菜市场未来会慢慢被替代吗?

  翁怡诺:不会的,我们研究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弘章资本做了一份北京菜市场的演化研究。首先菜场发生变化,是由于城市的对外扩张。原来城市小,然后大家都不断的建城,变成了一个巨型城市。中间一些传统菜市场,阶段性被消亡掉了。但研究下来的结果是,在同样的类似或者周边的地方,又会开出一个菜场。原因是,菜市场迁出去了,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受不了了,还是需要菜市场,于是菜市场又开回来了。

  我们只看到非常少的现象是在威海,我们投的家家悦,因为它的密度太高了,所以导致了菜场真的没了。家家悦在本地能够经营各种业态,就变成这样的一个形式。所以零售就是区域上绝对的流量竞争。

  亿欧: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整合?是单独的某一种模式,都可能跑出第一名。还是说,原来的各种存量,也会发展到家服务、或者社区拼团。

  翁怡诺:到家服务,在1-1.5线城市,会发展得比较快。像现在叮咚也去了杭州、苏州,这些1.5线城市,会快速点燃战场。

  社区拼团,我觉得它是一种零售的补充,或者说过渡性形态。我认为,线下有连锁门店的零售商,他在拼团基础上可以做一些对接和新尝试。比如说预售制、发展一些团长,因为他有供应链。它跟纯做拼团的企业相比,最大的差异是,纯做平台的团队,抢流量的水平还可以,但是供应链都很弱。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零售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