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外卖平台的佣金最近已经涨到了20%,有些达到了22%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商家单笔流水100元,要支付22元服务费给外卖平台。换句话说,消费者叫外卖时,价格更高了,分量更少了。
外卖平台佣金在2018年7月份还曾是15%,随着佣金的水涨船高,商家与平台的矛盾凸显,甚至部分商家不堪重负,选择逃离。有网友感叹“我爱吃的那家餐馆,在外卖平台上消失了”。
涨价:过河拆桥?
“我已经放弃线上了,完全没利润”。王宁是一家炒菜馆的老板,自从外卖平台将商户的佣金从15%调高到20%,他就放弃了线上业务。
一单堂食25元的单,经过满减和红包活动之后,线上卖12元。本身就比堂食降价了50%,再付给平台15%的佣金,最后商家只收8块左右,都不够成本。如今佣金再上调到20%,线上订单盈利点几乎为零。
“以前平台还会给商家补贴,可是现在,狼多肉少”,王宁说,几乎等于没有了。
一边是老商家决绝的离开,一边是新商户入驻得犹豫不决。
平时顾客堂食消费40元,商家赚20元。但是上了美团之后,商家要付20%的佣金,顾客想吃同样量的东西,需要支付60元,商家却只能赚10元。一家新开张饭店的老板分析,“我们算了好久,觉得并不划算不想做。但好多顾客都问,觉得居民区附近你不做外卖显得不合群”。
赚得少,不想做。这不是个例,而是商户的普遍心声。
下面的图片是周刊君在采访过程中,一商户出示的订单截图。订单显示,订单的商品费加包装费共237元,顾客实际付款233.5元,商家的实际收入是183.2元。不算商家自己做的满减活动支出,平台抽成近20%,算上满减活动的8元,商家一单的支出接近单笔流水的22%。
而根据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官APP官方数据,单笔佣金最高可达25%。
餐饮行业的利润30%-40%不等,除去20%左右的佣金,商家还要负担食材成本、房租、人工成本和税,这么一圈下来,几乎白忙活。
此外还有商家反映,单笔流水金额越小,商家越吃亏,因为这个抽成还有最低标准。他举例说,35元和25元的单,平台都会抽5元。有些金额过低的单,反而会赔钱,这让商家无奈却无力反击。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该商家表示,部分商户会选择调高线上的单价,以减少损失,更有甚者会在商品的分量上做手脚。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成本还是会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此外,部分商家在和外卖平台合作之余,还开拓了自己的线下电话订餐业务。“就是最原始的外卖送餐,我们自己接单自己送餐赚了都是自己的”。饺子馆老板智强说,市场竞争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
其实商家在入驻外卖平台的时候可以选择自行配送或者平台配送。自行配送,平台收取佣金3%--10%不等,平台配送,佣金则收取15%-25%不等,但远距离配送,多数商家力不从心,不得不依赖平台。
除了平台本身的佣金上调压力,在外卖平台这个生态圈里,商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订单量,平台鼓励商户做满减活动,同时还推出了竞价排名机制。据一商户透露,如果排名靠后,平台有权要求其退出平台。
叫过外卖的人都知道,满减就是满多少减多少。看似简单的满减难倒了一批小商户。“有些商家为了刷单抢排名经常满28减22,对小本经营的店,这简直就是自杀式的营销”。这种竞争搞坏了市场风气,智强表示玩不起,打算放弃做线上满减活动了。
理论上,商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做满减活动,可现实是不做就没有竞争优势,吸引不到用户,进而影响订单量,排名就会靠后,收益自然会减少,恶性循环。
而竞价排名,理论上的衡量标准是订单量和消费者的评价,但实际上也是可以在后台付费操作,类似于百度的推广。饿了么和美团平台上的入驻商家都超过300万,换句话说,如果商家不花钱,在几百万个商家排名里,用户很难看到你,又何谈盈利。
上涨的佣金、争不起的排名、难以负荷的满减活动,随便一样都让一家普通店铺难以消化。可即便如此,仍有超过五百万家商家在平台上硬撑。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外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