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报道
近期,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金”)频繁受到监管处罚。近一个多月,该公司连续两次被监管机构处罚,累计罚款达230万元。
此前7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海尔消金因包括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催收行为不当,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违规办理同业业务,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205万元罚款,时任公司总经理黄应华被停职两年,取消任职资格。
更早前,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对海尔消金处以25万元罚款,原因是其在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方面存在违规。
这显示出这家头部的消金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合规挑战。但对海尔消金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挑战远不止于此。
利率频频触及高压线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海尔消金的投诉累计超1.6万条,其中“高利率”“乱收费”是高频关键词。
不少报道提到,海尔消金放贷年利率屡屡触及规定的36%的高压线,比如有些借款合同表面利率符合规定,但加上各种收费项目后,实际年化利率远超明面上的利率。


△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部分消费者对海尔消金的投诉。
消费者反映,这些投诉多涉及会员费、服务担保费、咨询费等各类名目,且有些收费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有消费者投诉显示,在申请500元小额贷款时,毫无提示地被强制开通会员,每月需额外支付89元的会员费用。

△在“海尔消费金融”app上,提示不明显且没有入口点击提示的《海尔够花生活服务协议》《自动续费协议》。
针对海尔消金把会员自动续费做成了默认勾选项,且入口隐藏、提醒不足,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连续扣费,北京市公衡律师事务所甘佳佳律师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该种情形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及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使用格式条款时未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
海尔消金的不少借款利率则高达36%。比如(2025)皖0403民初982号判决书显示,海尔消金向赵某某发放的1130元消费贷款,借款12期,等额本息偿还,年利率达36%。(2024)豫1003民初5566号判决书显示,借贷人的贷款年利率也为36%。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