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食本土化方面,2025财年Q3季报特别提及“非咖场景拓展”,推出冰摇茶、茶拿铁等本土化饮品,并搭配县域偏好的“酥皮卷、地方特色糕点”,如甘肃门店的杏皮水风味甜点,贴近县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口味偏好。
这些策略使得星巴克的新店效益增长明显,新开门店两年内同店销售高于高线城市均值。
“坚信中国未来还会有数千家星巴克门店(要开设),而且没有理由不把它打造成中国最卓越的业务之一。”星巴克CEO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
03
“择偶”条件曝光!
坚持保留相当比例股权
业绩回暖的同时,星巴克中国的资本动向备受市场关注。
早在2024年11月便有消息传出星巴克拟出售中国业务股权,2025年3月KKR、华润等机构进入潜在买家名单,6月高瓴资本参与反向路演的消息进一步证实了交易推进态势。
倪睿安在财报会议上首次证实星巴克中国正在明确寻找合作伙伴。“目前,已有超过20家意向合作方表达了浓厚兴趣,我们正在评估各种方案。”他强调,星巴克的目标是“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此前有报道称可能保留约30%。
星巴克“择偶”的标准也逐渐清晰,倪睿安提出合作方需要满足两大条件:
1、“必须与星巴克拥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
2、能够成为“在本地市场更高效运营的绝佳伙伴”。
此前报道提及的潜在方包括高瓴资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凯雷集团、华润控股、美团、春华资本及瑞幸大股东大钲资本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不仅提供资金,且在食品饮料行业有本土实操经验,高瓴曾助力蜜雪冰城数字化,凯雷推动麦当劳中国“金拱门”转型,大钲深度参与瑞幸崛起。
若成功引入经验丰富的本土战略伙伴,将极大助力星巴克应对下沉市场深耕、数字化运营深化及激烈价格战等挑战。但仍需平衡品牌定位、管理磨合及避免潜在利益冲突等问题。
倪睿安强调,“最后,我们只会推进真正符合星巴克利益的交易。”
结语
对于目前仍在“择偶”的星巴克中国,一份颇有亮点的财报表无疑令人振奋,但在眼下的中国市场,星巴克依然面临不少压力。
一方面,消费大环境疲软、竞争依旧剧烈,低价已成为常态,客单价下行的压力是一众咖啡品牌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另一方面,咖啡赛道的竞争更趋白热化,本土玩家正在加速布局,将价格带进一步往下打。
比如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已经明确提出今年冲击一万家门店,目前其门店近7000家,下半年战略重心转向长三角、珠三角一二线城市,从下沉市场向高线城市发起冲击。
瑞幸、库迪等万店品牌也不逞多让,前者的门店2025年Q1净增1757家至2.4万家;后者则提出了5万家“咖啡+便利店”模式扩张目标,主攻下沉市场。
这些压力与挑战,对星巴克中国如何保持品牌调性与适配市场价格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红餐网 何沛凌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