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利表示,海伦司的风格比较适合高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而低线城市的顾客比较传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此外,越是低线城市的门店,面临着销售额越低的问题。
在江瀚看来,尽管海伦司采取了开放加盟模式来实现轻装上阵,并尝试通过社区空间概念等新策略吸引顾客,但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增加同店销售额。此外,产品品类单一,客单价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让顾客回头,导致复购率不高。
市值缩水九成,被踢出港股通
2021年9月,海伦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小酒馆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收盘市值超过300亿港元。
然而,在上市后,海伦司的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海伦司经历了大规模闭店和业绩下滑,全年净亏损达16亿元。2023年,公司通过收缩直营网络、优化门店结构实现了短暂盈利,成为海伦司上市后为数不多的亮点年份。
然而,随着公司业绩波动加剧和商业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投资者开始对海伦司进行重新估值。截至2025年4月8日收盘,海伦司报1.6港元,市值仅20亿港元,较上市初期的高点缩水超过9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海伦司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3月被剔除出港股通名单,这些调整均使得海伦司交易活跃度下降,流动性问题进一步恶化,不仅影响公司短期股价,还可能削弱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使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处境更加艰难。

2024年7月,海伦司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完成第二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为0.385新加坡元(约2.24港元),但随后下跌至0.365新加坡元(约2.12港元),首日成交额仅1282新加坡元,股票交易量极低。
海伦司官方曾表示,新加坡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助力东南亚市场扩张,尤其是新加坡、日本等地的门店布局。然而,根据财报资料,截至2025年3月19日,公司在内地以外地区的门店数量仅比2023年增加了2家。文化差异、运营成本和管理半径等问题,或使得海伦司海外业务短期内难以成为业绩增长点。
综合来看,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如何适应消费市场的新常态,成为摆在海伦司面前的重要课题。2025年将成为检验海伦司转型成效的关键一年,随着中国Z世代消费习惯的演变和酒饮市场的分化,海伦司正站在发展的又一个十字路口。
来源:新浪财经 酒业内参 徐苑蕾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