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产品销量增长之下,香飘飘的成本也急剧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达20.60亿元,同比增长22.56%,高于公司营业收入。
销售费大增吞噬利润
香飘飘盈利能力不强,与公司在销售上的重金投入有关。
2017年至2019年,香飘飘销售费用分别为6.17亿元、8亿元和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4%、29.65%和20.83%,其中后两年均超过营收增幅。
2020年至2022年,香飘飘销售费用分别为7.14亿元、7.40亿元和5.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18%、3.66%和-24.20%,在公司营收下滑之下大幅“收敛”。
然而,2023年前三季度,香飘飘销售费用达5.75亿元,同比增长46.59%。其中,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2.09亿元,同比增长101.89%。
由此来看,香飘飘销售费用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公司的利润。
相比之下,香飘飘研发费用投入依然不大,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342.29万元、2804.76万元和2830.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50%、19.74%和0.92%。
2023年前三季度,香飘飘研发费用达2394.99万元,同比增长21.27%。
为了提振业绩,香飘飘还对管理团队进行了调整。
近日,香飘飘介绍,公司期望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提升系统化经营即饮业务的能力。基于公司的战略规划,4月初,公司完成了即饮独立团队的组建,目前团队人员已较为稳定。
香飘飘为何只顾营收,不顾利润?
9月1日,香飘飘发布的关于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情况公告中,公司明确表示,会以2023年公司期权激励解锁目标为引导,围绕解锁目标,力争取得更好的业绩。
4月,香飘飘发布的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显示,本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人数共计39人,包括董事杨静,董事、董事会秘书邹勇坚,财务总监李超楠,以及36名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份14.74元。
香飘飘本激励计划的首次授予部分股票期权的行权考核年度为2023年至2025年三个会计年度,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前均以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基准,三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35%和50%。
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至2025年,香飘飘营业收入目标分别要达到35.97亿元、42.23亿元和46.92亿元。
一位资产管理分析师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激励计划仅设营收考核目标,未对利润做出要求,会让激励对象不顾一切地完成收入目标,而忽视提高营业利润水平,涉嫌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和长远发展。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