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顺洁柔曾被称为“纸茅”,Wind数据显示,自2010年上市至2023年一季度,中顺洁柔从未出现过单季度亏损,更未出现过年度亏损。
但面对成本上涨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利润连年萎缩。2020年,中顺洁柔尚能实现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随后在2021年出现7年内的净利润首降,此后净利润加速下滑。
2021年、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1.50亿元、85.70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6.95%、6.3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亿元、3.50亿元,同比下降35.85%、39.77%;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68亿元、3.20亿元,同比下降36.30%、43.58%。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6.85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8449.02万元,同比下降62.88%,出现增收不增利。
分季度来看,前两个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43.67万元、-494.65万元,分别同比下滑32.93%、105.25%,二季度出现罕见亏损。
同时,中顺洁柔毛利率也大幅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其毛利率分别为41.32%、35.92和31.96%,到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已降至28.28%。
公司表示,受高价浆库存及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生产成本对比2022年同期大幅上升,叠加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受困成本压力多方求解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为挽回业绩下滑颓势,中顺洁柔尝试了多种方法来自救。
首先,针对净利润下滑,中顺洁柔将其归结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所致。
据悉,中顺洁柔主要生产原材料为纸浆,公司生产耗用的纸浆成本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重为40%—60%。
自2020年11月以来,纸浆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底,纸浆现货价格报价已飙升到7400—7800元/吨。进入2023年,纸浆价格呈下降趋势,但暂未反应在中顺洁柔上半年的业绩上。
为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选择了涨价。据中顺洁柔披露的调价公告,其产品调价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采取分阶段推进,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旗下大部分产品均进行了提价。
但提价策略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成本为33.53亿元,同比增加14.46%,增幅高于营业收入。
而且,提价还带来负面影响,加剧了零售终端的竞争激烈程度。中顺洁柔在财报中表示,“受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叠加产品提价策略及品类、渠道结构调整,短期内公司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除涨价外,中顺洁柔还试图发展毛利率更高的产品,多元化发展,来提升盈利能力。
生活用纸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9成,为迎合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公司曾布局个人护理业务等高端化的个护产品,其原有“太阳”和“洁柔”两大品牌分别定位为中端和高端市场,还有全新个人护理品牌朵蕾蜜。
不过,历经多年发展后,公司个人护理业务并未取得较大突破。2021年、2022年,公司个人护理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0.84%、0.59%,不增反降。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6118.95万元,占营收比重为1.31%。
中顺洁柔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坚持核心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持续优化品类结构、渠道结构调整与精耕细作、加大重点产品推广等有力措施,推动营业收入稳定增长,高端、高毛利产品销售持续提升。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