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锂电、氢能,再到锂电储能,张华农的战略摇摆不定,雄韬股份(002733.SZ)很受伤。
近期,雄韬股份披露,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12.24亿元,用于锂电池、通信储能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雄韬股份是老牌铅酸电池企业,早在2016年,公司就敏锐地意识到锂电池市场需求,通过募资布局锂电池产能。2020年,公司重点布局氢燃料电池,称行业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如今,公司又回头布局锂电池。
三次重点布局,雄韬股份三次筹划股权融资。如此反复的结果是,募投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曾经向市场描绘的58亿元收入、8亿元净利润的预期,全部落空。
2014年上市以来,雄韬股份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累计数仅为5.70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张华农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已累计套现约3.5亿元。
张华农筹划了高达105亿元的锂电池、钠电池项目。这一次,靠谱吗?
两次产业转型均告败
张华农主导下的雄韬股份的产业转型基本上宣告失败。
近期,雄韬股份的再融资方案遭到市场质疑,也被交易所问询。
根据定增预案,雄韬股份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1.15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12.24亿元。这次募资的安排是,5.24亿元用于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项目建设、4亿元投向通信基站储能项目(一期),剩下的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规划,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计划总投资10.02亿元。项目建成后,雄韬股份将形成年产“580Ah储能锂电池5GWh”的生产制造能力。
这一定增预案一经披露就受到广泛质疑。而在此前,深交所就向雄韬股份下发关注函,追问公司部分募投项目进展缓慢、资金闲置的原因。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反映了雄韬股份产业转型失败。
雄韬股份以铅酸蓄电池起家,并成长为铅酸电池龙头企业。2016年,上市第三年,实际控制人张华农意识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升温带动锂电池需求增加,未来,锂电池的需求将会强劲。于是,雄韬股份决定向锂电池赛道转型。当年,公司通过定增募资9.35亿元,全力挺进锂电池领域,宣布所募资金中的8亿元用于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项目建设。
可以说,雄韬股份起了个大早。然而,随着锂电池赛道热闹起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雄韬股份却打了退堂鼓,放缓对动力锂电池项目的投入。公司称,“十亿规模左右的投资已不足以支撑企业去开拓市场”、“仍按原计划投入动力锂电池将无法如预期实现效益”。
遇到了挑战,雄韬股份选择了退却,改而进军氢燃料电池领域。2019年4月,公司宣布,将原本用于动力锂电池项目的募集资金的一半4亿元,投向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此时,10亿瓦时动力电池项目投资进度仅为10%。
为了布局氢燃料电池项目,2020年,公司又实施定增,募资6.52亿元,其中,3.36亿元投向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1.29亿元投向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
当时,雄韬股份向市场传递出强大信心,公司称,随着氢燃料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把握新能源机遇、抢占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先机。
结果呢?根据雄韬股份最新披露的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两个项目分文未投入。
雄韬股份称,公司将氢燃料电池列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受限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成本较高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进程,市场开拓与推广不及预期。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