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主要操作过程为,公司与一家名为尚乘环球市场有限公司(下称:AMTD)的投资机构约定,令其以7000万美金认购公司上市发行订单,并承诺于上市发行当天,将全部7000万美金以委托理财形式“归还”AMTD。
不仅如此,徐翀还爆料了复星系其他公司利用“结构单”的方式来虚假扩大IPO发行规模,其表示有充分确凿证据,希望引起香港证监会、联交所等机构关注。
七年累亏39.51亿
公开资料显示,宝宝树成立于2007年,最早从母婴社区做起,逐步发展成电商平台销货模式,随着2014年至2018年的互联网母婴行业热潮,宝宝树先后获得经纬中国、SIG海纳亚洲、千合资本、聚美优品、好未来等投资机构和公司的融资。
2016年,复星集团联合晨山资本、好未来共同参与了宝宝树D轮3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后,宝宝树的估值一度达到140亿元人民币,上市之后公司的市值也一度飙涨至135亿港元。
2018年上市时,宝宝树业绩迎来了巅峰,当年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归母净利润5.26亿元,这也是公司历史上唯一盈利的年份,营收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年份。
Wind数据显示,在此之前的2015年至2017年,宝宝树营收分别为2亿元、5.1亿元、7.3亿元,逐年增长;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为2.86亿元、9.35亿元、9.11亿元,上市前三年亏了21.32亿元。
在2018年短暂盈利之后,2019年至2022年,宝宝树继续巨额亏损。数据显示,这四年内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57亿元、2.13亿元、2.86亿元、3.15亿元,较2018年的高点已腰斩。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为4.94亿元、4.7亿元、3.87亿元、4.68亿元,累计亏损18.19亿元。
也就是说,刨去2018年上市当年,宝宝树七年累计亏损39.51亿元,接近4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宝宝树上市当年,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利用自身流量资源发力母婴垂直领域,对公司电商业务冲击很大,市占率大幅下降。
2019年后,随着抖音、小红书等渠道的崛起,用户获得母婴资讯的渠道逐步多元,宝宝树的营收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经营业务上来看,广告和电商业务收入是宝宝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8年,宝宝树的广告业务收入高达5.96亿元,到了2022年,公司的广告收入已经下降至2.34亿元,下降幅度高达60.73%。
此外,电商业务在2018年高达1.35亿元,而到了2022年后,降低至7694.7万元,下降幅度高达42.96%。
业绩长期低迷下,宝宝树股价也一路下跌。从2019年3月发布2018年年报前的最高8港元/股,一路下跌至2023年4月17日的0.295港元/股,下跌96.31%,市值仅剩4.9亿港元。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