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离合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交易中,卖方的一位股东却与中国金茂颇有渊源。
企查查信息显示,嘉兴梁茂曾于2020年4月发生股权变更,天津金茂信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茂信通咨询有限公司退出,新进金茂苏皖企业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天津金茂嘉和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达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但同时,天津金茂信和、北京金茂信通、天津金茂嘉和同为金茂投资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金茂苏皖企业管理为金茂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随着此次金茂向嘉兴梁茂收购其所持南京国际商城建设有限公司37.7464%的股权,中国金茂也将全资持有后者。
而反观新华保险从加入到退出只不过接近三年时间,短暂的交汇之后,中国金茂则是在项目层面“失去”一位合作伙伴。
2015年6月,新华保险以27.81亿元认购方兴地产10.13亿配售股份,借此以9.5%的持股比例成为方兴地产第二大股东。
在当年10月,方兴地产更名为中国金茂并召开更名及战略升级发布会,新华保险亦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出席现场。
彼时,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全首次公开谈及投资金茂的逻辑,并表示“房地产投资相对来说还是能够提供一种长期稳健的回报”。李全还提到,新华保险投资中国金茂并不仅仅想要获得现金分红,而是一定会支持公司的战略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支持”或许也意味着在资金等方面提供助力。
据当时消息,新华保险曾对万科、万达等当时国内排名前十的房企都进行了投资,但最终达成战略投资的仅有中国金茂一家。
显而易见的是,自2015年以来,新华保险与中国金茂仍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例如,2018年12月,中国金茂完成向平安及新华保险配股,筹资净额8.15亿港元。配售及认购事项完成后,平安持股比例约为15.2%,新华保险持股比例约9.18%。
2022年11月,中国金茂获得新华保险以每股均价1.4474港元的价格增持315万股,总计涉资约455.93万港元。增持后,新华保险持有金茂股份数为1,143,150,000股,持股比例由此前的8.89%上升至9.01%。
彼时的背景是,中国金茂三道红线持续保持绿档,2022年上半年累计回款733亿元,回款率创新高达105%。截至6月30日,金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28.87亿元,融资成本下降至3.76%。
在房企评级普遍遭遇下调之际,金茂仍获国际评级机构的肯定,标普更是上调评级至“稳定”。
除开上述与中国金茂的渊源,新华保险在股权投资方面也称得上是惯常操作。在2020年12月的新华保险投资者开放日上,该公司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曾提到,新华保险资管规模破万亿,并将加大股权投资比例。
但近年来,保险股市场低迷,公司回购及股东增持更常发生。同时,叠加不同投资领域的变化,寿险企业股权投资回撤及投资方向的调整也相伴随。
以新华保险为例,其于2022年9月宣布,拟出售及国家管网集团拟收购公司持有的全部联合管道公司约3.46%股权,股权转让对价预计约为90.70亿元。新华保险表示,此次股权转让将有助公司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主营业务;同时本次股权转让为公司一次变现有关投资的良机,使其得以重新分配公司资源予其他现有业务。
回到此次事件,也不失为新华保险的一次撤退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金茂关于ABS的运用越显得心应手。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中国金茂发行ABS项目的相关动作较之以往更加频繁。
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则有,2022年4月25日,金茂以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为基础资产设立碳中和专项CMBS,发行规模高达87.08亿元,创造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碳中和CMBS产品纪录。
去年6月30日,金茂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写字楼类REITs,以长沙金茂广场北塔写字楼为标的物,发行规模达12.7亿元。
一方面是相关政策环境的逐渐完善和市场热度提升,另一方面自然离不开中国金茂在融资渠道上的探索尝试。
新华保险的退出,又是否为中国金茂留下资产证券化的想象空间?
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