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压城
第一张牌倒下便能让整个多米诺骨牌崩塌。在哗啦啦“雷”声四起前,第一张牌已开始摇晃。
作为餐饮SaaS服务商头部企业,哗啦啦此前一直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开拓大量新的业务条线、扩充人员。“烧钱——发展——继续烧钱”,哗啦啦踏上了跟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企业同样的道路,自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据哗啦啦市场部人士的说法,2020年,哗啦啦完成了一笔金额达16.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中有深创投、美团、高瓴资本等。这笔资金让哗啦啦在餐饮行业近三年的大倒退中,保全了自身。
但创业者总有更大的野心。据悉,哗啦啦在2022年初与某只美元基金达成了初步投资框架,2亿美元的B轮融资近在眼前,扩张计划也随即提上日程。
根据该市场部人士回忆,每年年初,哗啦啦CEO徒丁连同各业务高管都会开全体员工大会,名为“跨越新起点”,确定新年发展基调。2022年,徒丁给出的基调是两个字:进攻。
当市场因疫情而放慢脚步时,以为即将拿到新一轮融资的哗啦啦确实有信心进行一次弯道超车。
一名接近哗啦啦的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三年疫情对餐饮服务商来说并非全是灾难,相反,存在不少机会。“餐饮行业全年无休,是难得进入一个调整期的。事实上在这个(调整)期间老板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后续的拓店、系统升级等事情。所以哗啦啦这三年打得都挺猛的。”
2022年,哗啦啦没有裁员、降薪,反而开辟了多条业务线,新设零售、团餐,并加注海外业务,在加拿大、北美设立分公司,同时还广建分支机构,招了很多人。
在哗啦啦向前狂飙时,市场环境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因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资本市场波诡云谲,投融资节奏放缓,美元LP在国内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同时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各行各业都将“过冬”提上日程。
于是,那笔说好的2亿美元融资终究变成了“空头支票”,提前预支的代价像一头笨重的灰犀牛撞向哗啦啦。这家创立十余年的互联网企业第一次遇上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据哗啦啦员工回忆,大概在2022年9月、10月时,公司资金链开始紧张。
11月份,雪上加霜的商户提现问题突如其来,市场上开始出现“哗啦啦清退、破产”、“加微信群协助提现”等消息,一时间,真真假假的舆论包围着这家公司,也让哗啦啦重新寻求融资的过程更为艰难。
上述哗啦啦市场部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徒丁向有关部门汇报提现问题时,曾提到目前市场上有公司希望可以收购哗啦啦,“但价格压得很低,没有办法接受。”
2020年,美团投资哗啦啦,两家公司一度被视为同一阵营。但上述哗啦啦市场部人士认为,这只是一次战略投资,表示双方共同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两家公司的竞争是一直存在的,并且打得非常狠。”
上述接近哗啦啦的人士也在采访中表示,“哗啦啦之前主要聚焦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美团则主打腰部和底部市场的单店,但近两年,双方都在向中间地带发展,竞争已处于白热化。”
红海厮杀
与其说那笔无法兑现的融资决定了哗啦啦这一年乃至往后几年忐忑的命运,不如说,在大厂和同行的包围下,为了博得生存空间的哗啦啦不得不走上了一条激进的道路。
餐饮服务商行业如今已是红海,经过这几年的厮杀,牌桌上已不剩几个玩家。与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to C企业不同,to B的企业,极少能跑出一个巨头。所以当掌握海量C端用户的大厂试图向B端延伸时,两方注定要进行混战。
百度、阿里、美团、腾讯都曾在2014年-2016年陆续向餐饮SaaS服务商们投去“橄榄枝”,试图形成相互结盟的共同体。然而,这一波融资过后,市场上并没有跑出成功的商业案例。虽然出现了相对头部的选手,但大家都不怎么赚钱,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也相对稚嫩。
紧接着,二维火和客如云两家餐饮SaaS服务商陷入欠薪、裁员的窘境,大厂们的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二维火虽然拿到了蚂蚁集团的融资,但与美团厮杀激烈,甚至一度闹上法庭。
2015年,客如云与另一家餐饮SaaS服务商天财商龙都曾挂牌新三板,却在2018年双双摘牌。
如今,客如云被阿里收购,天财商龙则被哗啦啦收购,剩余还有能力发展的“选手”有微盟、奥琦玮等品牌。微盟依赖腾讯;奥琦玮则有美团的投资,美团持股23.54%,是大股东之一。
大厂的示好既是一种光环,也是一种阴影。混战多年,虽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小合作大竞争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