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四名股东抛出此份减持计划前,上月末,银之杰的董事、公司第五大股东冯军也计划减持,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3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0.5519%,目前冯军的持股比例为2.21%。
以银之杰当前股价粗略计算,上述五大股东合计计划减持公司股份1422.4万股,参考市值约为1.38亿元。
上半年三大核心业务收入齐降
股东密集计划减持的背后,是银之杰基本面表现不佳。
资料显示,银之杰主营业务包括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业务,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为公司核心业务,2010年3月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市次年,银之杰就增收不增利,且这一状态延续三年。2010年至2013年,银之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0.96亿元、1.01亿元、1.1亿元,净利润0.34亿元、0.21亿元、0.18亿元、0.14亿元。
直至2014年,银之杰通过重组收购亿美软通100%股权,公司盈利能力才得以回升。2014年至2016年,银之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6.2亿元、9.38亿元,净利润0.28亿元、0.73亿元、0.81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7年银之杰的业绩再次出现较大程度下降,此后几年间虽有波动但整体依旧处于盈利能力微弱的状态。2017年至2021年,银之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8亿元、12.99亿元、11.81亿元、13.9亿元、11.88亿元,净利润2223.85万元、3575.07万元、491.79万元、2085.83万元、-2.83亿元。
其中,2021年银之杰在上市后出现首亏,主要原因就包括此前收购的亿美软通业绩不佳,公司对其计提商誉减值约1.32亿元。
日前,银之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为-4771.32万元、-5226.34万元,同比分别减少19.38%、25.25%和25.03%。
对于上半年业绩再次出现下降,银之杰表示主要因移动信息业务及电子商务业务受综合成本提升及行业竞争影响,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所致。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银之杰的三大主营业务中,金融信息化业务、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63.04万元、2.62亿元、1.86亿元,同比减少1.8%、20.2%、21.96%。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东亚银行联合银之杰等多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东亚前海证券,2017年底东亚前海证券正式对外开展业务。
然而,此笔投资并未对银之杰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反而在银之杰核心业务收入下降的基础上,加重了公司的业绩负担。据银之杰披露,2018年至2021年,东亚前海证券的净利润分别为-5609.21万元、235.29万元、4316.69万元、-5754.36万元,对银之杰的投资收益影响分别为-1464万元、61.41万元、1126.66万元、-1501.89万元,四年下来的投资收益合计为1777.82万元。
今年上半年,东亚前海证券实现净利润为-7394.64万元,对银之杰投资收益的影响为-1930万元。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蔡嘉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银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