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随着网络时代来临,电视的黄金时代不再,各种营销也不断推陈出新,电视广告投入的边际递减效应越来越明显。
靠电视广告抢市场的好日子一去不回。在这背景下,电视广告营销大户仁和药业增长乏力,难有突破。
而面临瓶颈的仁和药业选择了大举并购和试水OEM(代工)作为突破点。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上市以来,仁和药业已经实施完成20笔左右收购,涵盖制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电商、化妆品等领域,涉及资金约20亿元。
不断跑马圈地的同时,仁和药业亦在发展无本万利的贴牌生意。
2012年,仁和药业触电OEM;2020年,公司贴牌产品贡献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总营收的一半,其也由此被戏称为医药界的“贴牌王”。
记者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搜索仁和药业,即跳出面膜、祛斑霜、洁面乳、额头贴、减肥药、防脱洗发水等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
据仁和药业子公司和力药业官网显示,公司合作的医药公司超百家,OEM产品超300个,涵盖药品、保健品、药妆、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
事实上,靠收购及“商标授权”来增厚业绩的仁和药业已开始被贴牌生意这把双刃剑所反噬。
仅在2012-2013年间,仁和药业先是可立克深陷毒胶囊事件;紧接着闪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剂;优卡丹也未能幸免,其被指对儿童肝肾有毒。
众所周知,医药产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仁和药业旗下产品屡被爆出质量管控不力、夸大宣传等诸多乱象,这对其品牌口碑及影响力的消耗作用不言而喻。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有仁和药业工作人员对媒体称其为OTC(非处方药)企业,不是新药企业。
在财报中,仁和药业亦多次提及“公司拥有先进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模式,现已形成强大的产品品牌集群。”
不难看出,从电视时代的单一产品广告轰炸到如今打造所谓的产品品牌集群,仁和药业一直热衷于通过规模优势实现短期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此时的国内制药行业江湖,游戏规则逐渐被改写。
过去粗放式规模增长已开始力不从心,研发创新的威力逐渐显现,近年炙手可热的万泰生物、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制药公司莫不如是。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医药行业生态环境,脱离时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仁和药业要么继续发展赚热钱的贴牌生意,要么就在广告营销上剑走偏锋博眼球。
时代已变,仁和依旧。
来源:金融投资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妇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