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德信中国多次试图通过回购票据向市场传递信心,可延期刊发的年报依旧无法让外界乐观看待其经营情况。
刚刚过去的2021年,该公司完成合约销售额739.8亿元。尽管92.5%的目标完成率优于同行,但其销售端的疲态已经开始显现,投资力度亦开始收缩。
2021年下半年,德信中国实现销售金额309.8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18.1%。这一颓势延续到了2022年,今年前四月,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金额约123.9亿元,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60.3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减少52.03%、50.86%。
投拓端来看,2021年,德信中国新增土地项目32宗,其中仅有5宗是在下半年摘得,同时新增土储权益占比也处在低位。克而瑞数据显示,公司去年新增土储权益比例为48%,“这种模式大量侵蚀企业收入,造成空心化的增长”。
相较于提升内功,德信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恐怕是偿债。4月25日,公司透露称已悉数赎回于2022年4月到期的2亿美元11.875%优先票据。
美元债警报解除后,公司要面对的是境内债高峰。
未经审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德信中国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受限资金合计约175.63亿元,这其中包括了58.27亿元的建造预售物业担保存款,以及约14.22亿元的银行借款及银行承兑票据的担保存款。
若刨除担保存款,公司账面可用的现金则大幅下降至103.14亿元。其同期自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总额为308.97亿元,同比增长约20.3%,其中157.64亿元将在一年内到期。
大约一个月前,标普在报告中指出,德信中国目前没有迫在眉睫的流动性风险,但延迟刊发的年报导致市场对其信心正在下降,“事件可能导致公司本已脆弱的融资渠道加剧,从而提高其未来6-12个月即将到期的债务再融资风险”。
销售端造血功能下滑加之偿债高峰,也许是触发德信中国抛售项目的按钮。股权穿透图显示,此次接手杭州海衍的买方为杭州括苍投资管理,其实控人为丽水市国资委。
相较于部分出售无门的房企,德信中国已经算得上是幸运儿。当下房地产市场,拿着资产出售清单到处敲门的企业不在少数。也或是因此,为加大成功率,其才祭出了自己最为挣钱的投资物业。
卖资回血的另一面是,德信中国也在试图通过常规投资活动向外界传递经营面健康的讯号。
今年4月,在杭州土拍市场将土地出让金放宽至一年付清的背景下,其以突破中止价的高溢价接连斩获两宗优质地块,完成了补仓扩储动作。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德信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