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图显示,2月23日、24日、25日,德邦股份涨幅分别为5.38%、3.14%、9.99%,股价从10.59元/股涨至12.66元/股,三天的累计涨幅约为19.55%。
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前股价大涨,且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涨停,市场质疑存在内幕消息泄密、内幕交易等异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坊间,盛传京东确定收购德邦股份。甚至,有传言称,经过一个多月的洽谈,京东确定收购德邦股份事项尘埃落定,整个快运的格局将出现巨大改变。
这些传言的真假无从证实,但股价的异常涨停,无疑给本次重大事项的推进增加了变数。
调整阵痛净利锐降至少67%
崔维星思变,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德邦股份经营承压。
经过20多年发展,德邦股份已经成为国内物流市场一支重要力量。
据披露,截至2021年6月末,德邦物流拥有末端网点30486个,乡镇覆盖率94.8%。公司拥有快递员6.37万人,分拨中心143个。其布局的干线线路2057条,自有车辆共计11524辆,自有运力占比55.7%。其仓库140个,面积达101万平方米。
从德邦股份披露的经营业绩数据看,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
2008年,德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29亿元、净利润0.08亿元,历经12年不间断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75.03亿元,累计涨幅约为63倍。同期,净利润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增长趋势未改,2020年为5.64亿元,较2008年增长约69倍。
不过,2012年以来,公司扣非净利润增长并不明显,其中,2019年,扣非净利润只有0.37亿元,同比下降91.94%。对此,德邦股份解释称,产品价格策略调整以及持续的资源投入,致使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2020年,德邦股份推进各项降本增效、精益管理举措,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得以有效优化、改善,业绩大幅反弹。
然而,2021年,德邦股份的经营业绩再度出乎市场预料。当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25.59亿元,同比增长19.03%,而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2.46亿元,同比下降90.60%、319.49%。
根据最新业绩预告,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约为0.73亿元至1.86亿元,同比减少3.78亿元至4.91亿元,同比减少幅度为67%到87%;扣非净利润预计为亏损约2.73亿元至1.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1亿元至4.84亿元,同比减少幅度为176.04%至229.56%。
扣非净利润亏损,这是德邦股份2012年以来的10年中的首次(2012年以前未披露扣非净利润数据)。
对此,德邦股份解释称,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及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影响。外部环境方面,宏观环境整体景气度有所下降,大件运输领域竞争加剧,使得公司收入增速放缓,且全年油价处于高位,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内部策略方面,公司基于长期布局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成本、费用阶段性承压。
内部调整的具体内容为,收派环节新建大件收派效率更高的重货分部,以逐步替代传统低效的营业部。分拣环节持续提升中转场自动化占比,扩大分拣产能,拓展业务长期发展空间。运输环节通过增加自有运力等方式更好地保障运输时效,提升客户体验。后台职能方面,为推动组织人才升级,自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地实施,期间管理费用出现明显涨幅。
德邦股份称,随着上述举措有序落地,相应效果逐步显现。末端环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重货分部已开始逐步替代部分低效的营业网点。运输环节,提升自有运力等措施较好地对冲了外部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链路时效管理质量稳步提升。通过流程优化及精益管理,其他成本管控效果明显。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此外,在人才厚度大幅增加基础上,管理费用率也呈现出有质量的下降。
按照德邦股份的解释,公司经营业绩是调整性阵痛。但市场担忧的是,相较于顺丰、京东以及韵达、圆通等,德邦股份无明显优势。
这,或许是崔维星谋变的主要原因。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德邦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