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称为“生长茅”的长春高新(000661.SZ)再受冲击。
1月19日,二级市场上,长春高新股价闪崩跌停,市值一天蒸发逾百亿,20日,又以跌停开盘,全天被牢牢封死跌停。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是长春高新近一年来第二次受到重挫。去年8月,公司遭新华社隐讳“点名”,股价跌停。
两次受挫,长春高新的股价已经腰斩,市值蒸发超千亿,跌回千亿以内。
这一次闪崩,源于长春高新主要产品生长激素被纳入广东药品集采。对此,市场猜测,随着医保谈判降药价,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暴利或难以持续。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长春高新的综合毛利率均超80%,且呈现上升趋势,去年前三季度为86.71%。
长春高新高度依赖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后者主营产品就是生长激素。近几年,金赛药业为长春高新贡献了超过90%利润。
白马股遇挫市值跌破千亿
曾经股价迭创新高的长春高新雄风不再,变得萎靡不振。
二级市场上,1月19日早盘,长春高新小幅低开,随即横盘前行,10时40分开始,股价表现为闪崩,11时零5分,封死跌停,直至全天交易结束,股价收报227.60元/股 ,跌幅为10%,仍为跌停。
一个跌停,长春高新市值蒸发超百亿。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一机构卖出8869万元。
1月20日,长春高新早盘开盘直接跌停,全天被封死跌停,最终收报204.84元/股。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长春高新市值蒸发近200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作为曾经的大白马股,连续跌停在长春高新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K线图显示,2018年10月29日,长春高新的股价下探至73.39元/股,此后一路上涨,2020年初为222.20元/股,2021年5月17日,股价攀至历史高点,为522.20元/股(均为全复权后股价)。高点也是顶点,随后,股价持续回落,但跌停不多见,连续跌停更是从未出现过。这一次的连续跌停,是首次。
连续跌停的背后,是长春高新遭遇重挫。
1月19日,长春高新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广东药品集采的消息发酵。当日盘后,长春高新方面作出回应,称“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政策规定并将合理制定方案,目前暂无具体影响的预期”。正是这一消息,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导致资金抛售。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不是长春高新第一次遭重挫。
去年8月4日,新华社发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指出“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所谓增高针实际就是注射生长激素。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增加,生长激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文章还披露,一家龙头企业超过90%收入来自生长激素。尽管文章没有点名,但市场异口同声指向长春高新,称其“被点名”。
这一次,长春高新股价也遭暴击,上演跌停。
其实,随着国家药品集采的深入,市场一直在担忧,生长激素会被纳入集采范围。或许,这也是长春高新股价跌跌不休的主要因素之一。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长春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