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威股份近两年业绩表现一般,尤其是在2019年,公司净利润为-20.83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规模。并且该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能否顺利进行资金筹措仍是未知数
从汽车内外饰到新能源转型数次折戟后,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威股份,002662.SZ)又一次向新能源进军了。
10月11日晚间,京威股份披露《关于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的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10GWh锂电池项目,用于新能源车动力系统和储能系统。根据公告,京威股份10GWh锂电池项目将分期建设,本次投资为一期工程,年产能为2GWh,建设期12个月,项目投资额8亿元。
虽然相关公告已披露,但有分析认为,京威股份目前并不具备大手笔投资锂电池的“底气”。
从公司财务报告来看,京威股份近两年业绩表现较为一般。尤其是在2019年公司净利润为-20.83亿元,创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规模。而且该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资金筹措仍是未知数。
在市场对锂电池概念追捧之下,京威股份公告披露后股价冲高收获一个涨停板。巧合的是,涨停后一日,京威股份便披露第二大股东减持达1%的公告。
对此,京威股份也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根据要求,该公司需要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以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近年业绩大额亏损
京威股份2012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一家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为乘用车内外饰配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市后几年间,京威股份的业绩表现相对稳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公司业绩开始较大程度的波动出现在近几年。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京威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11亿元、36.3亿元和37.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122.68万元、-20.83亿元和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当年虽然是京威股份上市后第一次亏损,但亏损规模却接近上市后历年净利润之和。
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看,下滑自2018年就已经开始。2018年至2020年,京威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5.25亿元、-21.06亿元、0.65亿元。
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财务指标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现金流情况。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货币资金金额为2.54亿元,短期借款金额6.06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这种财务状况之下,京威股份投资8亿元建设锂电池项目的举措,遭到深交所关注。根据要求,该公司需要说明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的可行性,是否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是否存在因资金筹措不足或者不及时导致项目建设延期或取消的风险。
京威股份2018年至2020年业绩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跨界新能源几经反复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京威股份此前曾经跨界进入过新能源领域,不过并不理想。
2015年,京威股份先后认购长春新能源20%股权、五洲龙汽车48%股份,并向五洲龙汽车增资2.48亿元。2016年,京威股份购买江苏卡威35%股权,后宣布募资70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德国高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2017年2月,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正道集团、北京致云合资成立宁波京威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规划产能1GWh,主要生产钛酸锂电池。当时,京威股份、正道集团和致云基金分别出资5.4亿元、1.8亿元、12.8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京威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