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博医药的收入主要来自海外。去年下半年以来,海外疫情持续,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泓博医药的经营业绩较为糟糕?目前,尚未见公司对此进行披露。
泓博医药曾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12月15日摘牌,三个月后就向深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进行预披露。由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与在新三板挂牌时年报披露的数据打架,市场反响强烈,于是,公司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
在8月20日更新的招股书中,泓博医药称,2017年、2018年因会计差错更正,公司对财务报表部分科目进行了调整。公司发现上述信息披露差异时已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故未在股转系统进行更正披露。本次调整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公司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泓博医药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进行了调整。其中,2017年调减净利润-774.97万元,2018年调增净利润138.18万元。
2018年,泓博医药进入IPO关键期。
为何会连续两年出现会计差错更正?究竟是真的差错需要更正,还是为了IPO而进行利润调节?
研发费率连续两年下降
作为一家提供研发技术服务为主业的企业,泓博医药的研发投入并不突出。
根据招股书,泓博医药是一家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一站式综合服务商,致力于药物发现、制药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原料药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公司立足新药物研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构建涵盖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新药关键中间体和自主产品生产的商业化生产平台。
在研发投入方面,泓博医药表现不佳。2018年至2020年,泓博医药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56.61万元、1055.20万元、1183.0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2%、4.30%、4.18%。
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除了研发费用率较高的皓元医药和较低的康龙化成外,近三年,凯莱英、药石科技、美迪西的年度研发费率在7%左右。实际上,近三年,行业研发费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4%、7.84%、7.28%。
对比发现,泓博医药的研发费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泓博医药称,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接近。2019年及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持续加大,但收入规模增长更快,因此研发费用率有所下降。
实际上,泓博医药所称的2018年研发费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实际上还差近2个百分点。
除了研发,在经营过程中,泓博医药还有“黑历史”。其重要子公司开原泓博主营业务为原料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曾发生过2起非重大环保处罚以及1起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合计处罚金额为51.20万元。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的安荣昌还曾卷入环保官员贪污受贿案,涉案金额2015万元。
针对实际控制人涉及官员贪腐,泓博医药称,是涉案官员索贿,并非实际控制人行贿,目前,实际控制人安荣昌及公司均未被司法机关就此事进行调查。
本次IPO,泓博医药拟募资4.77亿元,其中0.9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泓博医药曾为向银行融资将研发设备、房产抵押给银行,涉及的金额为2000万元。而近一年内,公司通过增资引进了外部股东。照此,公司应该有偿债能力。
奇怪的是,赶在去年最后一天,公司没有去还债,而是大举派发红利,一次性派发红利5762.33万元。而在当年,公司净利润为4869.14万元,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够本次分红。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泓博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