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除了“地王”所导致的毛利率下滑问题,该公司还需直面行业调控、部分项目售价不及预期的减值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金茂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计提减值影响为38.34亿元,几乎与该年的所有者应占溢利持平。
此外,2020年中国金茂所有者应占溢利录得38.81亿元,同比下降40.1%;若扣除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已扣除递延税项),其所有者应占溢利为32.30亿元,同比下降47.4%,几近腰斩。
中国金茂2020年主要业绩指标(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业绩公告
少数股东权益增加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大幅下挫的情况下,中国金茂少数股东(非控制权益)应占利润却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少数股东应占利润为23.14亿元,同比增长6.3%。事实上,除了2017年少数投东应占利润录得11.72亿元外,2016年、2018年和2019年,该指标均在20亿元至22亿元区间内浮动。
不过,相对于少数股东应占利润的“稳定”,中国金茂少数股东权益却有了较大增幅。2016年至2020年,其少数股东权益依次为241.18亿元、335.92亿元、424.69亿元、464.86亿元和550.65亿元,五年时间增长一倍有余。
再来看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和应占溢利,2016年至2020年,其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別为381.50亿元、394.88亿元、424.02亿元、459.48亿元和467.62亿元;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则为25.39亿元、40.90亿元、52.79亿元、64.82亿元、38.81亿元。也就是说,其少数股东权益早在2017年就已经“追赶”上了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但是少数股东应占利润却始终在21亿元左右游移。两者相差最大的年份是2019年,其母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几乎是后者的三倍。
反观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时报》研究员通过计算注意到,2016年至2020年,中国金茂少数股东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45%、3.49%、5.10%、4.68%、4.20%;而母公司所有者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为6.66%、10.36%、12.45%、14.11%、8.30%。显然,除了2016年少数股东净资产收益率略高,其余几个年份,少数股东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母公司所有者该指标。
少数股东权益增加,但净资产收益率却连年低于母公司所有者,是少数股东甘心“奉献”让母公司所有者获利更多吗?
融资成本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3月31日,中国金茂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战略重组已获批准。业内认为,“两化合并”或给其带来中国化工集团的土地资源,短期来看提振投资者情绪。
但在二级市场,该公告披露后次日即4月1日,中国金茂股价收于3.09港元/股,当日微跌0.96%,市场反应平平。
实际上,中国金茂的城市运营自2018年开始发力,2017年—2019年签约销售额分别为693亿元、1280亿元、1608.07亿元,同比增速为42.8%、84.7%、25.6%,可见其2018年增速接近翻倍。时至2020年,其签约销售额达到2311亿元,同比增速为43.7%,也就是说,其用了三年时间由“千亿元”进入“两千亿元”规模阵列。
而在债务端,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短、长期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分别为277.71亿元、698.07亿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434.56亿元,净资产为1018.27亿元。以此计算,其净负债率或为53.15%,现金短债比为1.56。
此外,该公司合约负债为814.94亿元,扣除合约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6.75%。“三条红线”指标虽合格,但资产负债率较靠近70%的红线位置。
从融资成本来看,中国金茂亦由2017年的16.92亿元增至2020年的27.27亿元,近四年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32.3%、43.0%、-6.2%和20.1%。显然,随着其城市运营步伐的迈进,现金流、降低杠杆风险仍是其不可忽略的一环。
来源:投资时报 研究员王子西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金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