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完美日记母公司广州逸仙电子商务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电商”)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2020年逸仙电商全年营收52.3亿元,净亏损27亿元。
逸仙电商向《今日财富》表示,巨亏与上市对过往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有关。不过,即便是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公司去年全年净亏损也有7.87亿元。随之而来的还有营销过高、品控不足的质疑。
投入大亏损高
逸仙电商成立于2016年,相比老牌国货,是美妆界的后浪,但创始人黄锦峰在日化行业却不是新兵。
资料显示,黄锦峰曾就职于宝洁和御泥坊,后与朋友创办逸仙电商。2020年11月,逸仙电商携旗下完美日记等品牌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国货彩妆第一股”,这距公司创办仅4年,上市首日涨幅超75%,报收18.40美元。
但上市的首份财报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20年Q4逸仙电商净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71.7%;2020年全年净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72.6%;同期毛利13亿元,同比增长81.6%。与此同时,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Q4净亏损15.31亿元,全年净亏损26.9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公司Q4净亏损为2.87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87亿元。
逸仙电商向《今日财富》表示,Q4因公司上市,对过往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了股份支付费用。实际经营活动方面,受疫情影响大量线下商店一度关门,直至Q4疫情的影响依然存在,而口罩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彩妆的消费欲望。而去年第四季度有“双十一”和“双十二”两个大促,公司营销投入较为集中,研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公司2020年经营活动现金流-9.83亿元。财报电话会预计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或许依然为负,因为2021年重点仍是扩张。
截止3月31日发稿前,逸仙电商收盘价12.33元/股,较3月11日财报发布当日收盘价16.45元/股下跌25.04%,最新市值77.88亿元。
营销、品控受质疑
随着不断推广,逸仙电商产品的复购率不断上升。
根据灼识咨询(CIC)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逸仙电商产品的客户,在2018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达到8.1%;2018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的客户,在2019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增加到38.9%;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购买的客户,在2020年第二季度前至少复购一次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1.5%。
但完美日记一度陷入产品质量风波。与营销费用占比相比,公司研发费用占比确实严重不足。数据显示,逸仙电商2020年第四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560万元人民币,与该季度营收19.6亿元相比,占比约1.3%。
在有限的研发费用下,完美日记产品更新速度也离不开代工模式。招股书中披露,其代工厂有科丝美诗、莹特丽和科玛三家,它们也分别为欧莱雅、迪奥、兰蔻等国际大牌旗下部分产品代工。尽管当前美妆行业有着成熟的彩妆代工供应链,降低了完美日记自身新建生产线的风险和成本,但随之而来的是品控把关不严以及产品同质化的市场质疑。
据公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逸仙电商总营销费用近34.1亿元,占总营收的66%,同比增加172%,财报显示Q4的营销费用占比70.3%。作为中国最早在主要社交平台上大规模使用KOL营销方式的美妆平台之一。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也让逸仙电商陷入烧钱营销的质疑。
逸仙电商回应《今日财富》称,高度社交化、数字驱动的营销模式是逸仙电商生意模式的亮点之一。一方面,与KOL的合作能够让逸仙电商直接、高效地获得消费者对于旗下品牌产品的反馈,进行产品迭代、推出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与KOL合作也能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将公司的品牌和产品推广到更具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群体。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完美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