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数量不断攀升
拥抱“平安系”难成长久之计
面对多巨头入局,平安好医生虽然背靠平安集团,但是从流量角度来说,并不占优。因此,平安好医生前期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抢流量,而从今年的业绩来看,平安好医生之前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达3.73亿人,较2019年末增加5760万人,增长率为18.3%;2020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数和月付费用户数分别为7260万人和40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8.5%和34.1%;2020全年日均咨询量达到90.3万,较2019年上涨23.9%。

2020年,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是战略升级的关键年。据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为3.73亿人,其中有49.3%的用户来自“平安集团插件”,由此可以看出,平安好医生用户群体中有近一半导流自平安集团。
不仅如此,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业务在线医疗高增速的背后,除了疫情的推动,还获益于“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企业客户网络”中的企业客户。截至2020年底,在线医疗业务营收15.66亿元中,有5.8亿元的销售额来自于企业客户,这几乎占在线医疗业务营收的三分之一。
虽然平安好医生与平安集团深度捆绑,在2020年背水一战,然而对平安集团的过度依赖也成为了指向平安好医生一把双刃剑。这将导致平安好医生后期在用户基数上可能面临增长瓶颈。而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拥有天然的流量“蓄水池”,似乎更熟悉互联网的打法。
而从付费用户的转化率上来看,期内,其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为4.9%,虽然较去年同期的4.0%提升0.9个百分点,但付费用户在医疗付费用户占比中也只能达到35.1%。未来,平安好医生借由平安综合金融生态体系中海量企业客户的资源池,如何进一步聚焦医疗类用户的变现,提高付费转化率,实现精准转化也是平安好医生要解决的问题。
APP更名“平安健康”
未来能否更“健康”?
近期,APP似乎刮起了一阵“改名风”。前有阿里健康APP宣布更名为“医鹿”,后有国美APP改名为“真快乐”。
1月27日,“平安好医生”App正式更名为“平安健康”。这一更名举动,纷纷引起业内注意。据《2020胡润品牌榜》显示,平安好医生品牌价值100亿元,位居医疗健康品牌全国第5位。
据董事长方蔚豪在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更名是顺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把治病主题变成健康主题;顺应国人“平安健康”的心愿;健康包含了医疗前端的疾病预防和后端康复,承载了更多内容;便于和平安集团的医疗生态圈更多部门协同。
从其他玩家改名来看,国美APP改名真快乐的意图主要为了贴合国美娱乐社交性的零售道路,聚焦年轻群体,与年轻人打成一团的经营理念。阿里健康APP更名为“医鹿”,意为“一路健康”,也是为了摆脱阿里巴巴重重的电商烙印,而“医鹿”或许正承载着阿里互联网医药行业的野心。
不可否认,更名为“平安健康”确实是顺应大健康趋势,且这一动作无疑透露出平安好医生与母公司平安集团深度捆绑的同时,也有意向拥抱“大健康”方向。平安好医生启动全面的战略升级也是为了夯实自身的竞争壁垒,但未来能否博得更加健康的“平安好医生”或许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点。
一方面,实体医院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检查优势,是互联网诊疗手段无法比拟的。而互联网医疗坐享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诊断不准确、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当前有关部门虽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也是有前提限制条件的,这些都是平安医生将要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亏损仍是平安好医生的“紧箍咒”。2020年财报显示,期内,净亏损相较于上年同比扩大27%至9.485亿元。尽管经调整后的净亏损有所收窄,但收窄的原因主要是降低了市场营销及管理费用。近六年,累计亏损达47亿元,直接反映出平安好医生并未从根本运营上探寻到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但不管怎样,互联网医疗的大趋势已经出现,凭借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未来或将破解远程就医的瓶颈,而这也将为互联网医疗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并有望掀起互联网医疗领域一场新的变革。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平安好医生作为这一赛道上的老玩家,依然具备不错的想象力,但最终能否在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的战场圈住更多领地,依然需要技术和过硬的企业运营模式来说话。
来源:港股研究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平安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