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入发展,在线医疗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受疫情的催化,互联网医疗更是迎来“流量井喷”。
据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可以说,2020年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
2月2日, 中国平安 集团旗下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公布了2020年全年财报。从核心数据来看,营收同比增长35.5%,但净亏损同比扩大27%。次日港股开盘,平安好医生股价一度跌近1%,最终收涨6.4%,报111.4港元。

虽然从平安好医生2020全年披露的财报数据整体来看,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随着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玩家也开始涌入这一赛道,其中不乏美团、字节等流量巨头。那么结合最新的财报数据以及行业概况,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平安好医生未来的发展之路?
赛道日渐拥挤
营收仍需直面增长压力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主要有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互动。而在线医疗一直是平安好医生营收的重要来源。
财报显示,2020年,平安好医生全年营收6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全年毛利率达到27.2%,较2019年的毛利率23.1%提升了4.1个百分点。其中,在线医疗业务在数据上表现良好,业务收入为15.655亿元,同比增长了82.4%。
回顾平安好医生成立以来,营收体量正不断扩大。从2015年截止到2020年,总营收分别为2.79亿元、6.01亿元、18.68亿元、33.38亿元、50.65亿元、68.7亿元。虽然营收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但是增速已经明显呈放缓的迹象。2020年的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5.5%,远低于2019年的51.7%和2018年的78.7%的增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营收增长,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受疫情的催化。此外,结合当下互联网医疗巨头争霸的局面,未来的营收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根据2021年财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从4月1日到9月30日的半年间,阿里健康实现收入71.62亿元,同比增长74.0%。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同期实现扭亏为盈,利润额2.79亿元,经调整后利润净额达到人民币4.36亿元,同比增长286.4%。无独有偶,同年10月,京东健康上半年业绩公布显示总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76%。对比来看,平安好医生一年的营收还不及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半年的营收。
此外,以投资不断驱动医疗事业发展的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零售药店、宠物医疗、医疗器械等多个医疗领域赛道持续发力,百度、美团等互联网头部玩家也不甘落后,加速布局医疗服务。相比之下,平安好医生在未来抢占市场份额上的确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医疗领域地处黄金赛道,也吸引更多的入局者加入,想要分得一杯羹。
除了手机巨头华为,想要通过5G业务,云计算发力无线医疗场景,流量大咖字节跳动也开始将触角伸入互联网医疗领域,成立了专门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巨头们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平安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