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开店仅仅一个月,功夫菜就遭遇口碑翻车。社交平台上,不少食客调侃“人均100元吃点啥不好,非要吃加热食品?”、“花了200块吃了一顿外卖,功夫菜的功夫在哪儿?”
“贾国龙功夫菜”的餐厅没有厨房和厨师,所售菜品都为直接加热的半成品,缺少烟火气。汪洪栋认为,西贝推出功夫菜是想通过预包装产品,实现餐饮零售化。
“方向是对的,但目前应该还处在试水阶段。如果将市场延伸到家庭等场景,市场空间会更大。”汪洪栋说。
事实上,对于餐饮零售化的探索,早已有企业大展身手。
海底捞2017年入局自热火锅赛道,之后陆续推出自热米饭等产品。据海底捞2020年半年报,方便食品业务实现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95.89%,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0.6%。
在天猫旗舰店,预包装的“西贝功夫菜”月销量从20到1000不等,相比海底捞动辄超过6000的月销量,还有不小的差距。
天花板肉眼可见
改口上市的西贝,会受到资本追捧吗?传统中餐的增长天花板是西贝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
12月3日,汇信资本总经理李朝伟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西贝坚持做快餐主要与中餐的标准化有关。与肯德基等通过中央厨房迅速实现标准化的西式快餐不同,中餐标准化难度较大。部分品类比如火锅等相对容易,但其他品类工艺较复杂,效果都不理想。
“能做成标准化,企业才能实现快速扩张,成长空间更大。但如果做不到,成长空间有限,投资人很难买单。”李朝伟说道。
目前国内几家主要中式餐饮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市值也呈现出类似的走势。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受疫情影响,多数餐饮企业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火锅巨头海底捞仍然以接近100亿港元的营收占据头把交椅。
根据财报数据,主打粤菜的广州酒家(603043.SH)上半年营收为9.70亿元,同比增1.93%,净利润1604.74万元,同比下降68.72%;“烤鸭第一股”全聚德(002186.SZ)上半年营收3.13亿元,同比下降58.77%;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559.83%。
和西贝一样销售西北菜、旗下还拥有“太二酸菜鱼”的九毛九(09922.HK)上半年营收9.5亿元,同比下降23.2%,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96.7%;海底捞(06862.HK)上半年的营收为97.61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9.65亿元,同比下降205.7%。
截至12月4日收盘,广州酒家、全聚德和九毛九的市值分别为156.14亿元、35.01亿元和266.85亿港元。相比之下,海底捞市值最高,为2986.55亿港元。
此外,门店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中餐品类的扩张性。
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总数从年初的768家增至935家,净增167家; 九毛九共有门店321家,上半年新开55家,关店70家;全聚德门店数量为109家,关店1家;在广州酒家207家门店中,有160家为利口福食品连锁门店,上半年减少40家。
“商超餐饮”的属性则让西贝面临客流下降的难题。
西贝的主品牌“莜面村”是“商场餐饮”的代表,这类餐饮品牌基于热门购物中心业态开设,面向年轻主力消费人群,伴随着商场业态在国内的扩张而快速兴起,今年6月,贾国龙表示:“西贝的定位是休闲正餐,但近两年却越做越累,不仅商场的客流在下降,我们自己的客流也在下降,虽然外卖帮助我们补充了一部分客流,但整体仍然呈现下滑趋势。”
12月3日,一位连锁餐饮企业高管对时代财经指出,随着适合建设商超的地点越来越少,房租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商场的盈利能力下降。“商场的流量与餐饮企业的经营是捆绑在一起的。”
来源:时代财经 王言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西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