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本营收入下滑 南部迟迟打不开局面
我们熟知的酱油大户,包括海天、厨邦、李锦记均来自广东,这主要是由于广东有着较为充足的日晒时长,为酱油的充分发酵提供了较好的地理优势。
而来自四川眉山的千禾味业,此前并未有酿制酱油的传统,千禾味业也是在2011年才转行进入调味行业的。但凭着主打“零添加”的健康消费概念,高举高打的千禾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过,作为行业新手的千禾,其高定价、高毛利的差异化策略,反而走的更快。2019财报显示,海天、厨邦及千禾的酱油吨价分别为5355.54、4967.17、5501.63元/吨。

千禾酱油2014-2019年的吨价从4910.83元/吨一路上升至5501.63元/吨,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46.21%,超过海天和中炬高新的45.44%、39.55%。今年3季度,千禾毛利率达到49.45%的高位,其中酱油毛利率达到50.32%。
尽管体量相较于海天、厨邦等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千禾的步子是激进的,这不仅体现在其定价高过龙头,还体现在大规模的扩产能方面。
过去4年,千禾味业的酱油及醋的生产量由10.98万吨翻一倍至21.93万吨,年仅30%的复合增长率给了千禾激进扩产的信心。合计61万吨的调味品产能将在未来几年落成,这将是公司目前能产的3倍。

不过,随着其中的10万吨产能已于2019年6月投入生产,2019年21.93万吨的产量相较于2018年18.95万吨的产量而言,10万吨新增产能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后续几十万新增产能的使用情况仍需看未来的市场需求。
此外,需要千禾担忧的是,公司尽管在外埠的市场开拓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大本营西南部及海天“老巢”南部区域的销售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信号。Q3外埠的东部同比增长99.3%,中部、北部同比增长40%、38%,而南部同比仅增长5.5%,西部大本营更是同比减少6.5%。
西部大本营及海天、厨邦、李锦记的大本营南部区域增速缓慢表明,千禾在行业洗牌阶段的竞争力较龙头仍存在差距,这也为公司激进扩产能的合理性打上了一个问号。
来源:新浪财经|浪头饮食 肖恩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千禾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