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复星医药董事长离任 人事震荡或折射扩张后遗症

  与头部企业差距拉大

  “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这是复星医药对自身战略的概括。其中,外延扩张是主基调。

  Wind统计显示,经过持续努力,复星医药已累计完成19笔并购。靠着激进的扩张,复星医药把触角伸向大健康领域的每个角落,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

  王国征战,每打下一块地,都建立对应的组织管理。复星医药每一次收购,也会把标的纳入不同事业部,由副总裁把握事业部大方向,负责标的公司的日常运营。

  复星医药持续并购,事业部增加持续,副总裁人数也持续上升。多年下来,复星医药更像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

  相比之下,复星医药的可对比公司,恒瑞医药则注重内生增长,即通过大手笔研发创新药,在药品领域做大做强。因此,国内两家头部医药公司的竞争,也成了两种模式的竞争。

  根据Wind统计,2018年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49.18亿元、30.2亿元,恒瑞医药的数据为174.2亿元、40.6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21亿元、27.5亿元,恒瑞医药的数据为194.13亿元、42.43亿元。

  对比可知,尽管复星医药的营业收入仍高于恒瑞医疗,但两家公司的差距已逐渐缩小。相反,复星医药与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差距,被不断拉大。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两家公司的市值差距,也越拉越远。根据Wind统计,2018年底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的市值分别为596.42亿元、1942.3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的市值分别为1393.7亿元、4736.7亿元。

(复星医药与恒瑞医药业绩和市值对比,数据来源:Wind)

  无论业绩还是市值,恒瑞医药的一日千里,与复星医药的小步慢跑,形成鲜明反差。

  《投资者网》就业绩与市值被头部企业拉开差距,进而是否导致今年大批高管离职等问题,向复星医药求证,对方一直未予置评。

  “中国版强生”前路难行

  并购、拆分上市、再并购、再拆分上市。美国强生通过该模式壮大,复星医药也如法炮制,意图构建中国版的强生。

  2013年,复星医药成立子公司Sisram Med,之后收购以色列医美器械Alma,并将其装入Sisram Med。四年后,Sisram Med上市港交所,股票名为复锐医疗科技(01696.HK)。

  同样的剧情还发生在印度药企Gland Pharma。2017年,复星医药以10.91亿美元收购该公司,成为当时国内药企最大的海外并购。今年11月,复星医药公告,印度和孟买交易所已原则性批准Gland Pharma上市申请。

  不过,复星医药的外延式扩张也隐患重重。

  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之前收购的奥鸿药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03亿元、6104.84万元,去年同期两项数据为12.43亿元、1.63亿元。报告期内,奥鸿药业的商誉余额为9.46亿元,占总商誉的10.4%。

  更尴尬的是复星医药内生式增长,也未达到市场预期的高度。

  在复星医药的版图中,复宏汉霖被誉为最大的明珠。其耀眼之处并非盈利能力,甚至到目前为止,其净利润还未扭亏为盈。复宏汉霖的任务,是承担集团生物药的创新研发,竖起创新大旗。

  截至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研发费用高达7.57亿元,占复星医药研发总费用的62.87%。报告期内,复宏汉霖在国内上市2款药品,并于去年登陆港交所,目前启动了科创板IPO辅导。

  不过,复宏汉霖的竞争对手信达生物,目前已拥有4款上市药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被市场普遍认为是生物药的第一梯队,复宏汉霖不在其列。

  《投资者网》就复宏汉霖的高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向复星医药求证,但对方尚未置评。(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复星医药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