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颇为蹊跷的是,华康时代在瑞康医药2019年年报及2020年半年报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中均未出现。根据相关披露规则,如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单个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 10%以上,还应当介绍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等数据。根据2019年披露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看,其净利润最小的为2051.96万元,这或说明2051.96万元能够触及披露规则。换言之,华康时代2019年未披露在主要控股参股分析上,这是否意味着华康时代对公司净利润低于2051.96万元呢?
然而,根据规则,若单个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大幅波动,且对公司合并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司应当对其业绩波动情况及其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假设华康时代从1.6亿元跌落至2000万元,其波动显然较大,对于大幅波动也显然需要披露。因此,不得不让人疑问,华康时代“消失”的业绩是不是涉嫌披露违规呢?
对于康华时代未披露情况,致电询问相关情况,公司称主要因为其未达到披露标准或相关规模较小。假使康华时代发生较大变化出现规模较小,但上市公司母公司对康华时代的其他应收款却不断增加,且部分账龄超过一年。2018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末,瑞康医药母公司对康华时代其他应收款分别为2.97亿元、6.89亿元及8.37亿元。如果康华时代规模缩小,母公司为何持续不断将资金拆借给华康时代,这或有背商业逻辑。此外,对于韩春林定增资金,公司相关人士称其主要来自其爸妈资金。

来源:2020年半年报
高速增长可持续性欠缺 逾60亿元资金与180亿的经营性资产的隐忧
2015年至2018年并购扩张期间,瑞康医药通过并购合并公司超过180家,耗资超59亿元,可谓并购之王。
公司通过“并购+合伙人”模式进行扩张,在并购时采取上市公司控股 51%,原经营团队控股 49%的方式。这样上市公司能获得规模增长,但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可持续欠缺,且快速扩张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营性资金占用与资产减值风险。

自2015年开始公司开启并购扩张模式,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97.50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52.59亿元。在扩张期间公司营收均超过25%,扩张止步后,其营收增长瞬间出现悬崖式下降。2015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三季度,其营收增速分别为25.23%、60.19%、49.14%、45.61%、3.95%及-25.76%。此外,公司并购标的业绩也出现不稳定情形。以子公司尼木祥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2016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79亿元、1.7亿元、1.02亿元、0.92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其业绩较为波动。这或间接反映了外延式并购的内生增长稳定性不足。
资金占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公司经营性资产占比过大,现金流压力对公司产生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母公司对子公司拆借存隐忧。此外,公司溢价并购给公司积累了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截止2020年三季报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之和为183.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之比为55%。公司在扩张期间,其现金流持续为负数。

来源:wind
近几年公司主要靠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及保理融资等方式满足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业务得到拓展的同时,也导致债务规模扩张较快、资产负债率相对升高、利息支出较大等问题,对公司盈利及流动性均构成较大压力。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15%、67.55和68.42%;公司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度承担利息费用分别为1.96亿元、5.76亿元和7.37亿元。
由于公司并购公司数量较大,规模较小,因此瑞康医药通过利用上市公司融资优势去给并购的小标的输出信用支持。具体表现财报特征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其他应收款由2015年的9.56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66.56亿元,其中最高峰超过80亿元。需要指出的是,以母公司对太原维康鸿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例,2019年其商誉减值近八成,但上市公司母公司对其其他应收款为3.07亿元。这不禁让人疑问,2019年已经出现商誉减值,是业绩对赌未达标还是其业绩已经出现颓势?3.07亿元的其他应收款未来是否存在减值风险呢?这是否意味着超60亿元的其他应收款也存在减值风险呢?以上疑问或只有公司才能解释。
此外,公司由于大量并购积累较大的商誉,同时部分商誉已经发生减值。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通过减值、出表等安排,其商誉三季报末依然存在8.48亿元。(来源:新浪财经 公司观察/夏虫)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康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