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持相反观点。他表示富力地产回归A股和申请H股全流通,两者并不矛盾。申请H股全流通后,富力地产在香港的估值并不会引起增加,反而可能降低。回归A股才是其提高估值,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
黄立冲指出,虽然富力地产排名已经到达第4位,但排名先后并非评价上市快慢的标准,而且后面还有许多的审核流程。在房地产调控日益严格和常态化之下,A股市场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或者重组上市难度加大。这或许才是富力地产放弃回A的原因。
涉房企业回A阻力重重
富力地产的遭遇,只是近年来想要回A房企的一个缩影。直到今日,除北辰实业以外,第二家经由IPO渠道重回A股的房企仍未出现。
这也导致房企纷纷从A股撤离。2018年,长跑14年、三番冲击上市的首创置业(HK:02868)撤回申请;排队4年之久的金辉集团,也于今年3月转道港股。富力地产,则成为年内第二家由A股撤离的房企。
不过,除却以IPO形式重回A股之外,借壳上市也为房企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复星地产2016年计划借壳“豫园股份”(SH:600655)曲线回A,在重组方案三度调整之后,终于在2018年初获得证监会批准。
然而,2018年初,证监会在新规中明确,在IPO被否决后,企业应至少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借壳)上市。自此以后,房企不论通过IPO还是借壳上市回归A股的难度都在加大。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对蓝鲸房产表示,在“房主不炒”长期管控下,证监会对房地产企业多少存有打压的态度,想要通过传统业务来吸引资本市场,被审批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转型是该等企业未来要关注的事情。
显然,在A股排队上市4年之久的万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能够成功登陆A股市场,2018年初,王健林将万达商业更名万达商管,并表示要剥离房地产业务。今年1月13日,万达集团宣布,截至2019年底,万达商管集团完成了房地产业务剥离。但如今,万达的回A之路,依旧一言难尽。
房企回A是一场关于耐心与耐力的考验。而H股全流通能否成为为富力打通融资渠道的良方,仍需时间检验。(来源:蓝鲸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