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业务重心,销量不见起色
健康元往期的不规范、不严谨之举,最终尝到了市场苦果。于是在2019年,健康元开始转移业务重心,聚焦呼吸吸入制剂。
《每日财报》注意到,2019年2月,健康元发布公告称,将严格区分珠海大健康产业基地和海滨制药坪山医药产业化基地。将珠海基地中的四个呼吸系统用药,转移至海滨基地项目,使珠海基地专注保健品和食品生产,海滨基地专注于化学制剂生产。
健康元认为,这两个项目将大力支持健康元发展,预计珠海项目达产后的收入约11.93亿元,净利润约2.7亿元;海滨项目达产后的收入约25.7亿元,净利润约7.7亿元。
健康元的业务规划,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并未获得市场认可,由此产生的悲观情绪,在投资层面也有鲜明体现。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健康元基金持股数10048.72万股,而2019年6月末,健康元基金持股数合计39.62万股,比2018年年末骤降99%。
据健康元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约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4亿元,同比增长约27.87%;扣非后的净利润为8.29亿元,同比增长约31.30%。

但在健康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背后,占据公司营业收入半壁江山的“化学制剂”的增速不及营业成本,这也间接导致了公司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下滑趋势。

同时,报告期内,在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增加的背景下,产品的销售量不见起色,从而导致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部分产品的库存大增。
《每日财报》从库存金额角度发现,公司主要产品注射用美罗培南、艾普拉唑(片剂+针剂)、尿促卵泡素的库存金额大幅增加,特别是注射用美罗培南,库存金额增加幅度超过200%。
传统保健品业务逐渐式微,新产品销售不见起色,健康元的市场业绩正面临多维挑战,进退两难之下,健康元未来会走向何方呢?《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健康元最新进展。
来源:每日财报 淇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健康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