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华南城发布公告称,于市场回购部分优先票据5800万美元并进行注销,相对于剩余未偿还的票据额度来说,此次回购力度并不算大。
回购的票据分别为2020年8月票据、2021年1月票据、2021年3月票据,本金总额为3990万美元、960万美元、850万美元,分别占票据初始发行本金约15.96%、3.84%、3.27%。在注销以上已回购的票据后,未偿还票据本金金额分别为2.01亿美元、2.19亿美元及2.44亿美元。
与选择全部赎回某一只美元债的房企不同的是,华南城针对于即将到期的三只票据仅选择回购小比例的额度。
这反映出华南城手头并不宽裕。
手头紧张让华南城在股票回购方面也不够大方,公司在4月27日公告注销今年来已购回的1533.6万股,占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仅0.1891%。自2014年那轮“杠杆牛”以来,华南城股价一路走低,PE仅为1.9,而PB更是只有0.17,当前华南城的股价仅为0.72港币。在这个股价和估值水平上,华南城的这一回购力度是很小的。
财务紧张的背后是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了。
正如公司2019/2020财年的全年经营数据所反映的,截至3月31日全年录得销售金额约135.14亿港元,较2018/2019财年实现合约销售146.77亿港元的销售成绩下降约7.9%,较上半个财年13.7%的增速明显下滑。事实上,华南城早在2018年便已定下160亿元的销售目标,尽管这个目标在行业内甚至连前100都进不去,但是对于华南城来说却成了一道实实在在的门槛。
160亿目标连续两年落空!
公司经营业绩持续表现不佳,管理层压力很大。去年业绩发布会上,原首席财务总监许进业表示,公司对于160亿港元的销售目标很有信心。而几个月之后,曾在2018年4月被视为“援军”引入的许进业却在上任不满两年后辞任,而其在任时华南城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包括许进业在内的此前几任财务总监的工作都算不得理想,华南城的财务总监职位几经更迭。
成本超过10%的美元债成为财务总监的“梦魇”!
自2018年5月以来,也就是许进业甫一上任之后,华南城多次发行超过10%的高息美元票据。5月是先发行了一笔1.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利率为10.875%,随后6月份再发1亿美元,利率为10.875%。
2019年3月,华南城再发2亿美元票据,利率则上升为11.875%,随后的6月份,继续发行6000万美元,利率为11.875%,8月份,完成发行年利率为8%的14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券。
年底,许进业因为个人发展原因辞任华南城的财务总监职位,但华南城对于高息美元债的需求却停不下来。去年底到今年初,公司又接连发了三笔利率成本为11.5%、11.5%、10.875%的美元债,合计规模为5.75亿美元。

高息融资吞噬的是公司利润。
2019/2020财年的半年报显示,华南城借贷利息支出达到13.4亿港元,其中10.41亿资本化,资本化比率达到77.7%,而当期的归母净利润仅为6.28亿港元,同比大幅下跌25.9%。相比之下,由于公司业务构成的原因,公司的利润率看上去并不低,但却呈明显下滑的迹象。

尽管大部分的财务费用选择了资本化转入存货及主营成本之中,但利润率逐渐下滑或是利息成本逐渐暴露出来的表象之一,项目的高利润率与融资成本畸高的背离。
“批发市场+物业销售”模式是双刃剑。
华南城开发的项目其实多是一个大型的地产项目,开发其认为有潜力的地段,打造成商贸物流中心,集办公楼、住宅、商铺于一身,并在全国不同地区复制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定位城市周边的批发市场能让公司获得成本较低的土地项目,并在随后的批发商贸带动下,能获得较高的物业销售利润,包括交易中心的物业和住宅业务,以住宅物业为主。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南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