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一手打造了平安好医生。”
5月15日晚间, 平安好医生(01833.HK)发布公告称,“由于王涛先生的个人原因,董事会决定免去其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日,董事会委任方蔚豪先生出任执行董事、临时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2013年加入平安的王涛一手打造了平安好医生——市值从0到1200亿,平安好医生用了五年,单就市值而言,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龙头。营收50亿,注册用户3.15亿,支撑平安好医生的是市场对行业看好。
但股价短时间内的飙升往往离不开“泡沫”的影子,互联网医疗会不会是“互联网估值狂潮”的终章?我们通过分析来一探究竟。
业绩高增速的原因
从行业来看,公司发展至今,在线医疗的链条基本是完善的,在线挂号和在线问诊已经相对成熟,而随着各大医疗机构的接入,处方联网、线上支付、药品配送等也将很快成型。除去主链条外,在线医疗的衍生链也发展出医疗咨询、医疗保险、在线体检预约等等。
回过头来看平安好医生,其有四大业务板块:在线医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和健康管理和互动。简言之,其核心支撑有两项业务:在线问诊和网上药店。
在这里我将平安的在线医疗和消费医疗统一划分至“在线问诊”类型。为什么平安会将两者区分?原因在于,在线医疗主要对于C端用户,其策略是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转诊、挂号、远程复诊;而消费医疗主要作用于B端,策略是利用公司渠道优势,同各大体检、医美、口腔、基因检测等合作,档案成为数据存于线上,引流到店。但本质上,平安好医生提供的仍旧是“问诊“类服务。
两项业务的合并表现从2015年的2.7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7亿元,其中消费医疗更是贡献了高达11.1亿元。消费医疗的复合增速达到63.59%,在线医疗的复合增速达到63.96%。
高增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的扶持,如果我们从2015平安好医生诞生的时间作为起始,可以梳理如下互联网医疗典型政策汇总: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炼金研究所
从这张表里,也能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更大力度的扶持,这样的利好也在近期平安好医生的股价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高增速原因其二,是接诊压力的问题。优质医疗机构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仅占全国医院数量7.63%的三甲医院便接待了超过50%的问诊患者,无论是病患还是医院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都是迫切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平安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