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研报则认为,1月受突发疫情影响,航空需求出现整体性下滑。与此同时,出于防疫的需求,航空公司也开始降低运力投放。国内航线方面,几大航空公司客座率均出现明显下滑,整体下滑幅度在4%左右。主因是航空需求受疫情影响,以及为配合防疫需求进行的供给端收缩,导致今年1月航空公司ASK(可用座位公里)和客座率均呈现非常明显的下行。
数据显示,海航1月ASK同比增速为-21.2%,RPK(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速为-29.9%,客座率同比变化-3.2%,此三项数据均位于六大航空公司之末。海航控股1月主要运营数据公告也显示,公司当月载运量、载运力和载运率等多项运营数据出现下滑。
接管重组前景不明
或许是对19日晚蔓延的有关“接管”海航传言的回应,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20日下午视察了美兰基地运营指挥中心,包括海航控股、金鹏控股等多家下属企业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防疫工作和工作恢复情况。不过,外界仍对海航集团未来走向抱以相当高的关注。
考虑到海航集团的股权结构及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外界对政策面上的消息高度关注。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本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民航业重组问题,还需要尊重企业意愿,按行业发展规律操作,国资委会像平常那样结构调整一样支持企业。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答记者问时则表示,未听闻类似三大航有提出相关重组动议。
关于可能的接管方,何南野表示,海航系目前的核心资产仍然是航空业务,即海航控股。接管之后,要想使海航的资产效用最大化,如何妥善处置海航控股是核心要务。因此,在从这个方面来讲,由三大航司作为主导监管方是更为合适的,可直接发挥协同效应,对海航控股的未来发展是更有利的。
与此同时,考虑到海航系背后的巨额债务及复杂的政企关系,政府和财团也可能需要在其中发挥作用。一方面,海南省依旧希望海航系的企业继续把总部留在海南,所以政府势必会很愿意参与海航系的资产处置,也愿意继续在海航系中持有一定的股权。另一方面,巨额债务需要巨额的资金,客观上也需要有实力的财务投资者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妥善处置海航系问题。(来源:中国网财经 记者 梁冀)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