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22亿元的公司债,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已发行的公司债券。25日公司公告了发行结果,实际发行5亿元,融资再度“缩水”。
在发布融资结果的同一日,泛海控股还披露,一笔于2018年2月向上海商储银行国际分行申请的1亿美元融资获得同意可以展期一年。
尽管年初向融创出售了两个项目,泛海控股目前面临的债务到期压力仍比较大。根据Wind数据,截至三季末,泛海控股短期借款169.7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1.34亿元,短期有息负债总计311.13亿元。相比2018年底的484亿元,已经大幅减少。不过其账面货币资金也减少至180.82亿元,仍大幅低于短期有息负债金额。
泛海控股拟发22亿元公司债实际发行5亿元 净负债率高达279.74%
泛海控股第二期公司债再度缩水,原计划发行不超过22亿元,实际发行金额为5亿元。
6月份,泛海控股第一期公司债就遭遇了“缩水”的窘境,当时计划发行金额为不超过13亿,最终发行金额仅为5.5亿元,仅为原计划最高金额的42%。
这两期发行的公司债券用途都是偿还已发行的公司债,如果募资金额不及预期,恐无法缓解公司到期债务兑付的压力。
从2015年开始,泛海控股发行了大量公司债券和票据,2015年与2016年分别高达87亿、171.97亿。根据Wind数据,目前泛海控股尚有9只存量债,其中将于2020年到期的公司债余额为32.89亿元,明年仍面临大额兑付压力。
尽管2019年以来,泛海控股已通过出售项目、借新还旧等方式来解决负债到期的问题,然而截至三季末,其净负债率仍高达280%,在A股上市房企中高居第四位。在2019年半年报中,公司承认“部分债务集中到期压力仍然存在”。

从公司历年直接与间接融资数据来看,中期票据及公司债券并不是负债的大头,借款才是。
2016年以前长期借款占公司融资额的绝大部分,2017年之后借款陆续到期,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开始暴增,与此同时短期借款也持续增长。所以2017年开始,公司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偿付压力。
2018年底,泛海控股总负债1836.67亿元,总有息负债为1170.12亿元,净债率高达436.59%,在A股上市房企中排第四位。其中短期有息负债为484.33亿元,另外还有26亿元的短期融资款,合计510.33亿元,而公司当时货币资金仅216.4亿元。
2019年以来,泛海控股通过甩卖项目、发行公司债进行债务置换等方式应对到期债务。年初,将上海董家渡项目、北京泛海国际居住1#地块项目转手给融创中国,回笼现金125.53亿元。除此之外,还发行了5.5亿元的公司债券。
截至今年三季末,泛海控股总有息负债规模降到了816.46亿元,但是净负债率仍高达279.74%。其中短期有息负债311.13亿元,上半年应付短期融资款仍达6.09亿元,而账上货币资金为180.82亿元。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虽然公司流动资产中包括431.16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但是这部分资产大多属于金融业务板块,据标普全球评级预估,金融服务业务板块持有其逾三分之一的现金,而绝大部分债务属于非金融板块。这种不匹配使公司的债务压力雪上加霜。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泛海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