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PO,新进员工一年后即可获得执行期多为四年的期权,员工若离职,已兑现为股份的期权无需上缴。考虑到如果未来上市会面临极度分散的股权结构,OPPO从2010年起暂停新的股权激励。据报道,段永平持有OPPO大约10%的股份,陈永明持有约10%的股份,而OPPO员工持股比例超过60%。

自成立以来,OPPO最强大的能力就在于上文的“飞机大炮”之上。而其强大的营销能力,也在上一周期中为OPPO取得了傲人的成果,无论是2016年中国区手机销售第一的成绩,还是今年全球出货排名第五,OPPO已然靠着其“飞机大炮”兑换了足够的红利。
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红利的消失,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维系的紧密联结,在商业环境中究竟能走多远也开始令人存疑。
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一位OPPO专卖店的店长对市界表示,在自己近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刚刚过去的2019年确实是OPPO最为艰难的时刻。
“对我们来说,能不能卖货是最重要的,这与我们的每个店员的收入都直接相关。”相比更高一级的代理商,最前线的从业者们在面对销量下滑时,有着更为务实的考虑。而这样的变化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下,终将会产生自下而上的负面影响。
03芯片还是物联网?
在12月10日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陈明永表示:“除了持续关注5G/6G、人工智能、AR、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还要构建底层硬件核心技术以及软件工程和系统能力。”
与此同时,在业务方向上也坚定了多样化的未来路径。陈明永称,“OPPO早就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在OPPO现有的事业部当中,超过一半直接与人工智能、IoT等前沿技术相关。”
但在这个人人都在喊着“技术成就未来”的时代里,关于OPPO的战略方向,我们除了听他们怎么说之外,还要看在具体的业务方向上这家公司的战略布局。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芯片领域。
作为手机的“心脏”,芯片的先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款手机的性能。大多数终端厂商自功能机时代起,就选择直接向上游供应链采购已有的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而高通则是上游领域中的王者。
现如今,随着华为、三星乃至苹果等系列品牌都开始逐步采用自研芯片,上游市场的竞争态势随之发生了改变。
OPPO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高通系”玩家,但也正是因此,由于高通系5G芯片的缓慢迭代,直接导致了OPPO在5G手机的道路上慢人一步。
前不久,荷兰科技媒体LetsGoDigital报道,OPPO在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申请了名为“OPPO M1”的商标,OPPO M1的商标说明包括“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电脑芯片、多处理器芯片、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芯片、生物芯片、智能手机、手机、屏幕。”显然,这是用于智能手机的芯片组。
但OPPO在这一道路上的进程令人担忧。芯片技术,作为一项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且高投入高回报的高风险行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大坑”。
小米在宣布做芯片之时,雷军就曾表示:“这个10亿人民币起跑,最后下来,估计得投个10亿美金以上。你就准备花10年时间才有结果。”而自2014年至今,在烧了大量资金之后,小米的芯片依然无法在市场上引起声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OPPO自己的反馈,现如今正在研制中的M1芯片不过只是一款协处理器,与华为的麒麟990 5G芯片或高通的骁龙865芯片相比,还只是芯片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并未形成基于自己专利技术的基带芯片。
除了芯片业务,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战略方向就是物联网。
在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提出了技术互融模型。OPPO认为形态和交互的变革将在未来打破智能设备的边界,以个人场景为例,手机延伸出的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将构成高频、高黏性的核心入口,这三者融合使用不仅能搜集用户更多维的行为及环境数据,还能创造除屏幕交互外的其它交互方式,为用户创造全新的体验。
这其实就是IoT(物联网)的又一种说法。事实上早在2015年,陈明永还曾公开说过:“可穿戴设备在五年内还是一个虚概念。”
但是,现如今业内关于这一方向已经不复再有争议。翻开近两年的智能终端市场数据,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开始趋于平缓乃至下滑,而平板电脑、AR/VR设备和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终端,开始逐步增速。
换言之,智能手机市场已然逼近其自身的天花板,而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下一个趋势正在迅速展开。
对OPPO的物联网战略铺设而言,速度或将成为其最大烦恼。相比智能手机的单一产品,物联网领域中有着明显的生态导向。终端碎片化、多样化的特点使得该领域的商家很难实现单点突破,倘若没有强大的集群(如小米生态链、华为HiLink等),则很难在该领域取得成绩。
此外,对操作系统的统一性要求也是物联网领域的另一大特点,超强的软件系统能力的加持亦成为在该领域闯出声量的一大门槛。而目前来看,OPPO并不具备相关的技术储备,而倘若只是设备提供商的话,那么在未来,这家企业也只能是作为某些先行者的下游提供商存在。
最关键的是,相比十年前刚刚起步的智能手机市场不同,经过十几年的发布会轮番轰炸,现如今国内的消费者已然不同于往日。
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其对科技行业了解的日益加深,技术实力将极大左右他们在下一个周期中的选择。
与华为和小米相比,OPPO在物联网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都是后进生,与手机产品相比,其IoT产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关注度都要低得多。

纳博科夫曾说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也同样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引力,究竟是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出击,还是对单点深耕的本分坚持?
这里面没有绝对的对错。前者,勇立新时代的潮头或成为下一个贾跃亭。后者,成为老干妈,或被时代的洪流抛弃而死去。
但辣酱市场可以十几年如一日,智能手机却不会。转身向山海走去的OPPO无法在“单一产品”上持久本分的经营下去,它必须豪赌未来,而新的周期中所蕴含的挑战,则是其过往十余年中所不曾面对的东西。
(来源:市界 贾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OP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