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金融当先。
20年前,我们守的艰难。1998年,香港,午夜梦回,心惊依旧。
20年后,我们攻的漂亮。 东方明珠再起波澜,外资跑路,港股低迷,全球估值垫底。阿里二次港股上市,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来了!
11月13日,阿里巴巴提交招股书, 公司计划于11月26日在中国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拟在全球发行5亿股,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188.00港元,计划募资100亿~150亿美元。具体将在11月20日确认定价。
在港股IPO之后,阿里巴巴将成为在港股和美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在美股的市值依然是大头,到时,美股+港股的市值才是阿里巴巴市值的全部。
港股目前现状如何?饱受外资之苦。
香港市场与国际接轨,允许做空,空头犹如嗜血的鲨鱼,一旦港股公司有任何蛛丝马迹,都难免成为空头的盛宴,近年来遭做空上市公司数量明显上升,卖空金额占比也快速提升,港股今年涨幅几乎为0,估值徘徊在2008年以来的新低水平。
虽然在沪港通开通后,内资在港股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已经从10%不到提升至30%左右,但这个比例还是不够高,港股的定价权还是在外资手中。
所以在市场动荡的时候,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外资总会不计成本的抛售港股,哪怕你的估值已经非常低。
举个例子,今年8月冠捷科技宣布3.86元私有化,而在此半年前公司的股价最低竟然跌到0.6元,PB最低为0.12,即意味着当时公司公司的价格只有其内在价值的1/6。不仅仅是冠捷,大量港股情况都是类似,即内在价值和实际价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2016年, 王健林坚持要把万达商业私有化的原因,也是因为其H股 “估值之低令人发指” 。万达商业公告私有化当天,2016年3月30日公司收盘价格38.8港元,折合市盈率仅4.62倍。远低于A股房地产行业平均10倍的市盈率。
这简直是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当初万达商业估值够高,也许万达就不会缺钱,万达不缺钱,王思聪也不至于被列入老赖名单。王思聪不列入老赖名单,国民老公也就不会变成国民前夫。
无论小股民,还是前首富,命运都无形中和一个叫定价权的东西联系在了一起。 没有定价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块牌子,就永远蒙着一层尘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