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扩张三年后业绩接连下降
易事特易主事宜的背后,是其经营业绩接连下滑。
易事特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2014年1月27日闯入A股市场。上市之后,进行了高速扩张。
官网显示,易事特是电力电子技术及能效管理专家,是全球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卓越供应商。公司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80多家,在全球设有268个服务网点,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实,易事特上市之前规模并不大。2013年底,公司总资产不过16.92亿元,总股本仅为0.78亿股。上市之时,总股本增至8945万股。如今,上市5年之后,其股本急速膨胀至23.29亿股,股本扩张高达25倍。
与股本扩张基本相同步的是产业规模大幅扩张。上市之初,易事特主业较为单一,为UPS电源业务,如今,主营业务涉及大数据、智慧能源及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多个新兴产业投资、建设与发展业务。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在急剧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总资产达到127.35亿元,较上市之前增长了6.53倍。
2017年,易事特曾筹划溢价2.3倍以29亿元天价收购宁波宜则100%股权,进军光伏制造,布局全球化,该项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易事特弃购后,A股公司爱康科技将其收入囊中,交易价格仅为17.80亿元。
随着易事特的高速扩张,其经营业绩一度非常亮丽。2015年至2017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6.82亿元、52.45亿元、73.18亿元,同比增幅为87.01%、42.44%、39.51%,对应的净利润为2.79亿元、4.72亿元、7.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82%、69%、51.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走势与净利润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扩张催涨了公司业绩。
然而,去年以来,易事特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其扩张的后遗症也随之爆雷。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52亿元、16.36亿元,同比下降36.43%、45.26%,对应的净利润为5.65亿元、2.69亿元,同比下降20.93%、26.02%。可谓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在下降。
其实,易事特的主营业务增长疲态在去年上半年就已显露。当时,公司扣非净利润为2.9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9%。
何思模套现超30亿解压
易事特易主的无奈,既有公司自身融资压力,也有实控人何思模股权质押风险。
易事特存在较为明显的流动性压力。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为8.69亿元。与之对应的短期借款17.5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05亿元、长期借款8.52亿元,合计为29.07亿元,其中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债务为20.55亿元,存在明显的偿债压力。
不仅如此,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与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大抵相当。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8.5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12.10%。去年以来,公司接连压缩研发费用,或与业绩与流动性有一定关联。
近年来,除了2016年实施19.42亿元定增募资外,基本上未进行其他募资。今年5月,公司筹划发行优先股募资10亿元。
问题在于,易事特的融资能否实施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控股股东东方集团存在较高比例股权质押,且存在质押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易事特的融资带来压力。
目前,东方集团持有易事特55.85%股权,其长期高比例质押股权。今年7月10日,易事特公告,在解除部分质押后,东方集团的股权质押率仍达76.91%。截至当日,东方集团、实控人何思模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质押的数量为11.6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9%,质押率为77.88%。
易事特曾在2014年至2017年频繁实施高送转,至2017年4月7日最后一次实施送转股,股价归于沉寂。昨日,其股价收报4.53元/股,较2017年4月7日除权后的股价已经下跌了67.55%。
不可否认,东方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存在股权质押风险。
对于本次出让控制权套现的资金,易事特公告称,主要用于归还股权质押融资款项,以降低股权质押比例,解除东方集团股权质押风险。同时,纾解上市公司因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带来的融资压力。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易事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