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砸12亿营销费的灵康药业(603669.SH),换来的却是几近停滞不前的业绩。
登陆资本市场四年,灵康药业的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5.51亿增长逾2倍达到2018年的16.69亿,但净利润增幅仅为22%。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灵康药业营收大增离不开巨额销售费的投入。2015年至2018年,灵康药业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0.16%、11.27%、53.63%、72.79%。自2017年开始,随着两票制政策的落地,公司加强营销力度。
其中,2018年灵康药业市场营销费用达到11.94亿元,较上市前一年的4947.99万增长超23倍,占销售费用的比例也由上市前的62%提升至98%。而在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310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中,灵康药业销售费用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国农科技。
上周,灵康药业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医药行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普遍较高。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未异常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符合行业特性。
补助占利润总额超三成
“两票制”推动下,灵康药业盈利能力明显没有跟上销售收入的脚步。
资料显示,灵康药业主营化药处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涵盖肠外营养药、抗感染药和消化系统药三大领域。自2015年上市以来,灵康药业的业绩虽然呈现波动,但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至2018年,灵康药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1亿、4.79亿、10.05亿、16.69亿,同比增长-4.47%、-13.09%、110.01%、66.1%;净利润分别为1.5亿、1.54亿、1.61亿、1.83亿,同比增-0.11%、2.83%、4.6%、13.48%。
其中,在上市头两年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随着国家“两票制”政策实施,减少了流通环节,公司加强自主学术推广及销售终端开发力度,销售收入增长,2017年公司营收得以止跌回升。
但从业绩增速来看,相较于上市首年,去年灵康药业营收整体增长2.03倍,但净利润增速仅为22%,相当于营收增速的一成左右。
对此,灵康药业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得益于新版全国医保目录的实施和各省市招标的不断推进,公司的产 品销量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国家为减少流通环节,全力推进“两票制”政策实施,公司加强自主学术推广及销售终端开发力度,加大产品推广力度,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同时,公司销售费用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导致净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 不相匹配的情况。
长江商报记者还注意到,几近停滞的业绩增长背后,灵康药业也展现出了对于补助的依赖。
2015年至2018年,灵康药业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分别为853.9万、4956.98万、3429.15万、6506.21万,占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8.25%、18.9%、31.8%。灵康药业也在年报中坦言,公司当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3.48%,主要系收到的补助增加所致。
扣非净利3年降17%与营收增速背离
IPO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收益也是灵康药业业绩的重要构成部分。2016年至2018年,灵康药业理财收益分别达到1817.9万元、1957.8万元、2197.6万元。
日前灵康药业披露公告称,截至7月18日,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过去十二月内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累计金额为人民币8.22亿元(包含到期赎回滚动使用资金);已到期且赎回5.26亿元;仍持有2.96亿元理财产品未到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灵康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