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禧科技(300221.SZ)收购兴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兴科电子”)66.20%股权的评估增值率为3.84倍,永贵电器(300351.SZ)收购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下称“翊腾电子”)100%股权的评估增值率为4.47倍,江粉磁材(002600.SZ)(已更名为领益智造)收购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计算有限公司(下称“东方亮彩”)100%股权的评估增值率为3.64倍,劲胜智能(300083.SZ)收购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创世纪”)100%股权的评估增值率为4.42倍,安洁科技(002635.SZ)收购惠州威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博精密”)100%股权的评估增值率为7.60倍。
截至目前,除创世纪以外,各个上市公司分别收购其余4家标的公司形成的商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值。
据银禧科技披露,受2018年手机行业影响且产品升级转型未能达到预期效益,兴科电子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至2018年累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609万元,2016年至2018年累计承诺业绩为7.30亿元,未完成业绩承诺。减值测试表明,2018年12月31日,兴科电子66.20%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34亿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的标的资产价格为10.85亿元,减值金额为9.51亿元。
据永贵电器披露,翊腾电子主营业务手机、笔记本电脑连接器及结构件等收入下降,产品结构变化带来毛利率降低,现有生产线的改造提升以及对未来新产品的技改投入加大,导致成本及费用大幅上升。翊腾电子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扣非净利润累计为1.88亿元,较累计承诺数1.97亿元低928万元,2018年年末对收购翊腾电子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提5.14亿元减值准备。
据领益智造披露,2017年度智能移动设备消费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智能手机升级的浪潮退去,性能提升带来的刚性换机需求减弱,手机行业充分竞争导致客户对项目成本的管控力度加大,东方亮彩的利润空间减少;同时东方亮彩新开发的智能手机金属精密结构件产品处于开发和市场成长阶段,前期投入研发成本、设备采购成本、厂房建设成本、人工费用等金额较大,但订单增长未达预期,尚未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东方亮彩2015年度至2017年度扣非净利润合计为2.34亿元,占承诺业绩总额4.38亿元的53.47%,未完成业绩承诺,2017年年末对收购东方亮彩形成的商誉计提2.71亿元减值准备。
威博精密及其子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手机后盖、卡托、按键、装饰圈,以及其他制程工艺类似的精密金属件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该公司2017年实际实现扣非净利润2.28亿元,占承诺净利润3.30亿元的68.97%;2018年实际实现扣非净利润8590万元,占承诺净利润4.20亿元的20.45%,均未完成业绩承诺。安洁科技根据威博精密的减值测试结果,2017年对其计提了1.19亿元商誉减值准备,2018年对其计提了7.52亿元商誉减值准备。
虽然劲胜智能未对收购创世纪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但已收到问询函,劲胜智能装备制造业务2017-2018年营业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差异,深交所请公司补充说明导致上述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业绩承诺期内大额合同履行及收入确认时点等说明创世纪在业绩承诺期内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进行调节利润的情形。
与上述并购标的相比,富诚达虽然连续两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其25.45亿元商誉“岿然不动”。2017年,富诚达的扣非净利润为1.99亿元,占承诺净利润2亿元的99.63%,根据利润补偿协议及补充协议,因超过承诺业绩的90%,富诚达原股东暂不需要向上市公司作出补偿;2018年,富诚达的扣非净利润为2.48亿元,承诺净利润为2.6亿元,原股东2018年需向上市公司支付补偿款1295万元。
奋达科技2017年净利润为4.44亿元,富诚达的业绩对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至关重要,在同行业标的纷纷减值的背景下,高溢价收购富诚达带来的25.45亿元商誉也不可回避地成为公司的心头之患。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报告书中载明了富诚达潜在的经营风险。2015年和2016年,富诚达向Apple公司及其指定EMS厂商的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65%和89.70%,富诚达存在对Apple销售集中度较高的情况;2015年和2016年,富诚达的毛利率分别为36.17%和33.64%,同行业Apple精密结构件供应商科森科技(603626.SH)、安洁科技和长盈精密(300115.SZ)2015年及2016年毛利率的均值分别为33.47%和32.06%,若下游消费类电子行业增速放缓,本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富诚达能否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是一个问题;此外,富诚达使用的租赁厂房在租赁期间存在拆迁风险,若由于租赁房产瑕疵导致生产经营场所搬迁,将会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激励计划不合理
近3年,奋达科技的财务指标不容乐观。Wind数据显示,公司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滑,从2016年的30.88%下滑至2018年的17.9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销售期间费用率从2016年的9.91%上升至2018年的12.55%;扣非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6年的12.78%下降至2018年的-16.36%。
奋达科技曾多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以扣非净利润为考核指标,然而公司在2018年6月推出的激励计划却转为以营业收入为考核指标,即以2017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40%,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60%。
在公司盈利能力与收益质量滑坡的情况下,该考核指标显然避重就轻。富诚达在2017年度纳入合并报表,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3.35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的41.58%。评估报告预测,富诚达2018年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38.9%,2019年较2017年增长82.5%,2020年较2017年增长123.1%。如果富诚达2019年和2020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即使上市公司其他组成部门的营收水平原地踏步,考核目标也可轻松达成。
2018年股权激励考核指标由净利润改为营业收入,恰好赶在富诚达纳入合并报表之后,这难道又是一个巧合?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就文中的问题向奋达科技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未予回复。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奋达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