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销售线索?
尽管有用户投诉汽车之家滥用用户信息,但在汽车之家的官方表述里给出的是另一番解释。
汽车之家的财报中称,销售线索包括:经销商订阅服务,销售给个体经销商广告用户的广告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其中订阅服务是一个经销商订阅包,“在经销商订阅服务下,我们在整个订阅期间提供一个链接到经销商网站的网页,经销商可以在该网页上发布其产品的定价、位置和地址等相关信息。在订阅期间提供的服务应按比例确认收入。”
对于销售线索,财报中解释称“可以让我们的经销商用户创造自己的网上展厅,提供价格和促销信息,提供经销商联系方式,刊登广告,管理客户关系,帮助他们接触/找到更多的潜在客户,有效地在网上向消费者推销他们的汽车,最终生成销售线索。”
这段解释有些拗口,多名车商向燃财经表示,所谓的销售线索,就是车商在汽车之家平台发布广告后获得的询价客户信息。
某西部省会城市一家4S店的销售员证实,他们每年要给汽车之家交十余万元会员费,得到的是汽车之家的一个会员账号。通过该账号,车商可以在汽车之家平台开通一个网上展厅,上传车辆照片、促销信息及经销商联系方式等。每当有顾客询价,车商就能及时获知询价客户登记的姓名、电话及浏览过的信息,然后给予定向推销。
他透露,行业内有一些做法是,车商将获得的用户信息先自己筛选一遍,挑出最有意向成交的,然后将剩余的用户信息再转手给其他同行,实际上就是把用户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这可能是用户未向某家车商询价但频繁接到骚扰电话的原因。
该销售员称,一般情况下,他们每天通过汽车之家平台可获得10多条询价的用户信息,多的时候有几十条。
尽管财报中对该行为表述“隐晦”,但是汽车之家某高管在最近的一次公开采访中透露了出售线索的情况。
今年1月,汽车之家副总裁兼经销商事业部总经理吴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和上海的会员服务费用是一年20万元,这类经销商2018年平均从汽车之家可以获取7500条线索,而4S店获取线索的成本一般是200-300元一条,花费20万元,4S店只能获得1000条线索。
“卖”线索五年赚96亿
汽车之家通过销售线索获利的数额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是一笔巨款——96个亿。
作为一家汽车媒体起家的平台,广告自然是其变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2015年之前,汽车之家将营收分为广告和增值服务两个部分。“广告”收入对应的主要是品牌广告,而增值服务(即经销商订阅)是为付费用户在网站提供位置展示其经销的产品,本质上属于效果广告。此时销售线索包含在增值服务内。
2016年开始,汽车之家将收入结构进行调整,营收分为三类:媒体、线索、线上销售。由此销售线索被单独划出。其2016年财报按新标准对2014年、2015年营收进行重新划分。
根据重新划分的结果,2014年至2018年销售线索的收入分别为8.4亿、14.04亿、19.16亿、26.16亿、28.71亿,这五年来销售线索营收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4%、40.5%、32.1%、42.1%、39.7%。

汽车之家近5年营收构成(单位:亿元)
五年的销售线索收入加起来,高达96.47亿元。五年来,销售线索的收入已经仅次于其第一大业务媒体服务之后,占总收入的接近四成。即使在2018年中国整个汽车销售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该项收入依然稳步增长。

汽车之家近5年各部分营收占比
实际上,汽车之家对车商的会员服务费(即经销商订阅)每年都会上涨,而今年在全球车市低迷的情况下,其延续上涨的传统引来经销商不满。
1月11日晚,运通集团发布的一封内部邮件显示:“鉴于汽车之家2019年相关合作费用出现极其不合理的涨价,建议暂时停止与汽车之家的商业合作。”该邮件由运通汽车集团总裁李竑确认,并要求立即执行。
两天后,上海永达集团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汽车之家所有新增会员、广告计划合作审批。同一天,庞大集团也加入了抵制阵营。
某车商销售人员徐蕾(化名)告诉燃财经,他们2018年购买汽车之家会员线索服务的费用是12万元,全年收到上千条线索,最后成交的线索只有五六条。“今年会员费涨价到20多万,我们就没再续。”徐蕾说。
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当也可能违法
频繁接到车商骚扰电话让一些用户深恶痛绝,但也有用户对燃财经表示,汽车之家实际上是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既然用户询价时主动输入了电话,就应该做好接电话的准备,不必过分苛责平台。
他建议,现在的打车和外卖平台都会使用虚拟电话供买卖双方联系,这种做法汽车之家可以借鉴,能有效防止用户信息二次泄露。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律师王素远告诉燃财经,从汽车之家平台通过询价收集用户信息并提供给车商的操作,及其《个人信息保护声明》的内容看,这种方式可以看做是一种“贩卖用户信息”的行为。但在司法处理上,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交易的个人信息是否脱密处理(模糊掉个人隐私)。
他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他认为,即使平台在搜集个人信息时提供了《个人信息保护声明》,也不能完全免除平台的责任,而将个人信息收集后出售获利,很可能涉及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名律师表示,平台提供的《个人信息保护声明》中,使用的是“分享”的说法。“分享”与“有偿提供”是两个概念,用户在注册时即便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会被提供给车商,也很难想到平台会借此盈利。因此,这一声明存在瑕疵。
同时,他认为,相较于大多数国外网站会将“声明”置于网站最显眼位置的做法,汽车之家的提醒是否到位也值得商榷。这一声明是用灰色字体显示,如果用户不仔细阅读很容易漏看条款。
他认为,汽车之家的声明写明了个人信息的用途,因此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汽车经销商、厂商及集团并不涉及违法,但如果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除了车商之外的第三方,例如房产中介等,就涉嫌泄露公民隐私。
汽车之家自己也意识到其平台“个人数据”这一敏感问题。其在财报的风险因素中披露: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运营的公司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监督。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加强对互联网数据隐私的监管。

汽车之家财报中风险提示部分
上述律师提醒,现在公民隐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用户在注册时很少人会耐心读完网站的“信息保护声明”。个人信息一旦被广泛传播可能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因此在网上要留信息要慎重。
燃财经就此联系了汽车之家公关部门,对方表示将了解情况,截至发稿前暂未获得回复。
来源:燃财经 文/刘景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