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传推广方面,山西汾酒今年陆续在山东济南、河南郑州举办“行走的汾酒”大型主题文化营销活动,通过文化传播、历史解读来引导经销商和消费者了解汾酒,以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市场营销。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销售费用约为12.41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涨幅在37%左右。
不断扩充产品线、省外产业布局以及加大宣传投入虽然给山西汾酒带来业绩上的可观增长,但并没有实质性推进其全国化进程。
据山西汾酒2018年三季报,其2018年前三季度省内、省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41.57亿元、27.12亿元,占比则分别为60.52%、39.48%,营收近六成仍来自于省内,局限于山西地区以及华北区域,距离其2018年省内和省外5:5的营收占比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全国性白酒品牌进一步下沉销售渠道,收割更多的市场份额、地方区域品牌的相继崛起都给山西汾酒的全国化进程造成一定程度冲击,双重夹击下,山西汾酒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同时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为3.49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8.4亿元,降幅为58%左右。
对此,山西汾酒方面解释为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增加所致。
“山西汾酒近年来的全国化、国际化进程略显激进,尤其是在其全国化仍未实现的前提下就贸然国际化,很可能会出现‘高投入、低回报’的不良效果,在海外投入过多资源给企业经营增加负担的同时,收效甚微,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业内人士称。
对于国际化的问题,李秋喜曾表示,白酒的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也用了几十年才让中国人接受,我们白酒进军海外,难度很大,时间会很长,但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在业界看来,我国白酒品牌推广海外市场,消费群体仍以海外华人为主,我国白酒走向海外在与其他世界烈酒的竞争中,仍未广泛被主流消费群体选择,所以中国白酒行业资本出海,更多的是对原有消费人群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入。
“葡萄酒之所以能够在华立足脚跟,不单单是外资酒企长期耕耘的结果,更是部分国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心理在起作用;如今白酒文化在国际上并不强势,作为中国白酒之王的贵州茅台都做不到,就别说山西汾酒了,”上述酒企人士告诉《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王诣予,如果山西汾酒长期为了国际市场投入费用,却无法产生匹配的收入,那对于股东来说,就是一个很大损失。
“作为上市公司的山西汾酒,应对全体股东负责,不应该成为个别人士‘完成任务’的垫脚石。”
白酒专家杨承平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白酒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文化认同、饮食习惯、法令法规的不同。
“酒水在国外市场有严格的监管,包括产品品质、消费者、消费场景等多个方面。如果不能破解这些问题,汾酒真正‘走出去’的难度会非常大。”杨承平称。
无独有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五谷财经》特约、独家撰稿人王诣予,山西汾酒进军中国香港市场,并要实现国际化,炒作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因为中国香港居民对于白酒并不感冒,就连茅台、五粮液都不是很适应中国香港市场,更何况山西汾酒了,所以说炒作成分更大。
来源:财经啸侃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