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业:看不到的未来
如果痛定思痛,一改质量问题,或许,仁和药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仁和药业却让我们失望。
看起来,仁和药业的在转型:
2015年至2017年,仁和药业的广告宣传费缩减至0.51亿元、0.30亿元和0.56亿元。营销费用在医药行业中投入也不算大。同期,仁和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3.73亿元、4.87亿元和6.19亿元,各占比当期营业收入的14.78%、13.65%和16.10%。
仁和药业开始缓慢增加研发投入。2015年至2017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243.82万元、2764.76万元和2764.92万元,分别占比当期营收0.49%、0.78%和0.71%。显然,研发投入相比销售费用还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然而,对比之下,我们依旧可以看出,仁和药业始终下定不了决心拼博一把。
而且,更麻烦的是,随着互联网和AI的来临,各个行业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这直接冲击到了仁和药业,促使其不断的改变用户智慧医疗服务――2015年,仁和药业以自有资金收购了叮当医药60%股权。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曾表示,仁和集团未来要构建“医疗+医药”的产业链,形成“叮当大健康生态圈”。这条产业链的缩写叫M2F+B2B+O2O,内含和力物联、叮当医药、叮当快药、叮当云健康等产品。
不过,这个业务短期来看很难实现盈利,智慧医疗概念火热的背后,能否盈利一直是一个谜团。
以叮当快药推出的产品来看,叮当快药推出了叮当大白AI机器人、自动售药机、智能药房3.0三个核心产品。叮当大白AI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医药”的模式满足消费升级,收集并学习了近4000万条健康医药知识库,可识别与理解2万组药品名称及关键字,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专业服务,包括线上用药提醒、用药咨询和跟踪、慢病管理、保健预防等。叮当智慧药房则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获取叮当大白健康体检服务,监测体温、血压、血脂、体脂等常规身体健康数值,遇到轻症状时,叮当大白将给出智能推荐,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药品。
但是结果却不尽如意。
2016年,叮当医药全年营收1.12亿元,亏损5086.04万元。2017年上半年,叮当医药营收2121.01万元,亏损289.86万元。根据仁和药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仁和药业营收27.15亿元,净利润2.58亿,同比下降4.43%。收购叮当药业并没有产生水花。
2018年年初,仁和药业以6636万元将公司持有的60%股份转让给了原股东,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叮当医药的股权。
对此,仁和药业方面给出的原因是:叮当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其产生业务重叠、形成资源闲置、无法达到最初收购该企业股权的预期目标。
三年的试验,仁和药业最终明白,追智慧医疗的风口前还需要三思。
而仁和药业的未来依旧迷茫。
作者:锦上花 来源:GPLP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仁和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