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热门资讯频道 >> 正文
西凤酒的没落:产品无优势运营被绑架 品牌影响力羸弱

  “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提交了招股书。

  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和西凤酒荣获了首届国家级名酒称号,被称“四大名酒”。如今,历经60余年的沉淀与竞争,茅台、汾酒、老窖行业地位不言而喻,唯有西凤酒令人惋惜,难担“名酒”称谓。

  为何西凤酒顶着光环,却滑进了泥潭?

  西凤酒“自作孽”:财务管理混乱 负面事件频出

  与四大名酒其他三家相比,西凤酒的运营情况不尽人意。

  以近三年业绩来看,茅台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326.6亿、388.6亿和582.2亿,净利润三年来分别为155亿、167亿和270.8亿;泸州老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69.3亿、86.2亿和103.9亿,净利润分别为14.64亿、19.57亿和25.57亿;汾酒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41.28亿、44亿和60.3亿,净利润分别为5.2亿、6亿和9.44亿。

  而西凤酒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28亿、28.6亿和31.7亿,净利润分别为2.6亿、3.5亿和4.48亿。从营收与利润上看,西凤酒已经全面掉队,放在全行业比较西凤酒已经跌出白酒十强。

  同时西凤酒近年来多次冲击ipo也均告失败,其中历次失败原因不尽相同。西凤酒原董事长喻德鱼曾对IPO频频失败解释称,由于之前财务管理混乱,西凤酒的确存在诸多弊病。

  2011年之前,西凤酒不仅用虚开发票等手段来调节收入表格,还存在违规对外担保、审批权限混乱等问题。2016年6月,西凤酒发现公司的资金管理主管和银行出纳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司的承兑汇票5800万元。2017年7月和11月公司第三、第四大自然人股东郝海录和丁济民先后以行贿罪被判入狱,其持股数量分别为240万股和92万股,持股比例各为0.6%和0.23%,其股份均为行贿所得。2017年1月,陕西省铜川市中级法院分别对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锁祥受贿、行贿案,西凤酒厂公司原副总经理高波贪污、受贿、行贿案作出一审判决。

  可以看出,西凤酒自身问题多多,经营业绩难匹行业地位,多次IPO失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么本次西凤酒为何再次提交招股书?公司“遗留问题”已经清除?

  针对前几次西凤酒IPO被否的因素,新浪财经研读公司招股书,发现西凤酒仍然存在商业模式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剖析西凤酒经营状况:产品无优势?运营被绑架?品牌影响羸弱?

  在西凤酒披露招股书之际,新浪财经从产品品质、渠道管理和品牌运营三个方向剖析西凤酒的经营状态。新浪财经发现,对于白酒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环节——渠道系统和品牌营销,西凤酒也是问题多多。

  IPO关注点之一:西凤酒产品品质如何?

  (1)基酒产能利用率低 近七成依赖外购

  白酒的生产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经过制曲、酿酒(产出基酒)、老熟陈化、成品酒生产这四步骤。一般情况下,基酒要储藏若干年后拿来勾兑成品酒。在制曲基础上生产的基酒可以说是影响瓶装白酒口感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基酒的产能和质量也就成了各大酒厂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在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基酒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

  可以看出,一方面西凤酒基酒严重依赖外购,一方面自身产不能充分利用。因为基酒对成品酒的重要作用,显然过分依赖外购显然存在很大品质方面的风险。对此,公司也承认由于公司供应商数量较多,若公司无法有效控制个别供应商行为,或公司不能检验出特定批次基酒的质量问题,将有可能影响公司产品质量。

  新浪财经查阅了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相关基酒生产情况,发现均不存在基酒外购情况。

  此外,西凤酒对产能不能充分利用的解释是因为公司基酒生产和酿造设施有待优化和升级,因此设计产能利用率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不能有效释放。业内人士分析,白酒企业在设计产能却不能达到在白酒产业是较为罕见的情况,这也显示了公司管理水平低下。

  (2)委托生产 贴牌产品占总销量近4成

  除了决定产品品质的基酒大量依赖外购外,西凤酒还有近四成销量是由与其他酒厂贴牌合作实现。根据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公司合作生产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8928吨、23417吨和23891吨,占总体销量的比重分别为31.8%、37.2%和36.44%。

  同时,西凤酒提示风险称合作生产产品的风险在于:第一,由于公司合作生产的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如合作厂商与公司终止合作,重新履行招标和验厂等程序,将影响一段时间内的合作产品销售,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若公司无法有效控制合作生产厂商的行为,或公司不能检验出特定批次成品酒的质量问题,将会影响到公司产品质量。

  此外新浪财经查阅招股书亦发现合作生产对公司利润率的影响,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合作生产产品以低档为主,公司合作生产的的低档产品的毛利率较自主生产的抵挡产品毛利率高出近20%。因此贴牌生产不仅存在质量隐忧,也大幅拉低了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同时新浪财经对白酒产业历史上贴牌合作生产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上世纪90年代,白酒行业大战,五粮液首创贴牌扩张的方式,以1994年五粮液与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联合推出“五粮醇”为标志事件。这一模式,给五粮液带来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此后,引发泸州老窖等其他品牌大规模跟风。

  但是新浪财经深入研究五粮液的贴牌模式和西凤酒生产交由合作方生产成品酒,自身只提供品牌不同,五粮液的贴牌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具体操作上是指:酒由五粮液自己加工生产,但由经销商负责品牌推广,打造多元化产品线。比如,贴牌生产的品牌有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

  虽然这种模式在初期为帮助五粮液实现了快速的扩张,但是这种模式后来导致的质量问题、子品牌管理混乱、旗下高端品牌价值被稀释等问题亦是行业公论。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亦先后对旗下贴牌产品进行了整顿,收缩品牌战线。

  2003年五粮液建立了品牌事业部开始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收缩贴牌模式。泸州老窖亦于2015年8月提出“双品牌塑造”战略,宣告多年以来的贴牌战略正式落幕。显然,贴牌战略也许在历史上有抢占发展先机的作用,有其合理之处。但随着行业的纵深发展和分化,这一战略的弊病已充分被全行业所认识,并不符合当前的竞争势态,当初选择这一战略的行业先驱亦纷纷改弦易辙。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西凤酒依然近4成销量源于贴牌,是落后于市场和同业的运营模式,充分暴露了公司相对落后的管理能力。

3页 [1] [2] [3] 下一页 

西凤酒IPO:垫底四大名酒 业绩大涨背后7成基酒靠外购

西凤酒更新招股书不披露股东行贿 掩耳盗铃难过发审

西凤酒被曝净含量不足:规格500ml的酒只装了100ml

西凤酒经销商屡涉行贿案 新版招股书已悄然撤回

内忧外患的西凤酒:曾是中国四大名酒 已跌出白酒十强

搜索更多: 西凤酒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